《知识论》读书笔记(六十三)
2022年11月11日
4,不成为推动力的情感
诗歌情感上的蕴藏,实际上就是字的情感上的蕴藏。
字的意义并不是意念上的意义。
情感总难免有助于中即要求形于外的问题,诗意的情感能寄托在字上面,靠历史习惯风俗等,但并不是习惯风俗上的情感。
D:情感上的寄托(丙)
1,另一种杂的情感上的寄托
即风俗习惯上的情感寄托,如白事中的“白马素车”。
2,生活方式的影响
社会制度给字以各种不同的情感上的寄托。
如农业社会“离别”之事,以及中美人对于“父子”两字所有的情感。
3,节令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因礼数,有些因事务所束,未能随意表露情感,节令使情感得以解救,同时这种情感也转移到表节令的字上了。如中国人对于“中秋”以及对“圣诞”不同的感觉。
这情感仍是风俗习惯方面的情感。
4,就表示命题说,字或句子的情感上的寄托不相干
对于字与句子所表情感哪个更富无需顾虑,只需知道字与句子都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上的寄托就可,但两者都不是意念上的意义。
就表示命题说,字或句子的情感上的寄托不相干。
三:语言文字文法
A:字的配合法
1,不同的用法的字
字有种种不同的用法,用法不同而样型相同的字为一次数义,严格来说他们是不同的字。
谈字的用法是谈字的配合法,包括不同用法的字的配合法。
2,配合法的不同
从配合法说起表示配合法的不同。
字的用法不同,实际也就是他的职责不同,是种类不同的字的配合法。
配合法无量,但只有少数配合法有用。
配合法受有用无用的限制,还有别的限制。
3,配合法的约俗成分
配合法不是理论所决定的,是约定俗成的。
配合法是有理性根据的,可以理解的,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固然的,也不是普通守所谓“本来”就是那样的。
约定俗成的配合法就是普通所谓一语言文字的文法。
4,字的第四条件
前面所提字的三个条件联合起来还不足以形成字。
字的第四条件就是它是语言文字中的分子。
B:文法
1,可以理解的约定俗成的配合法
在文法中的符号才是字。
文法就是可以理解的约定俗成的字的配合法。
文法的简单与复杂以及习惯成分规律成分多少的问题在此不讨论。
2,约定俗成而又可以理解
文法有理性,可以理解,是约定俗成的,不是理论所决定的。
文法,一方面是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是历史或记载学所研究的对象。
3,句子与字的分别
句子之为句子必须遵守文法。
字与句子的分别,似乎有意念和命题的分别所有的问题。
字是简单的单位,句子总是混合物,有时一个字表示一个句子,但此时这一个字所表示的命题不只是一个字而已,有上下文与其他字的联合。
在讨论意念与命题的时候,利用字与句子以为分别。
4,要表达意思非句子不行
依照文法去组织的集团而又能表示意思或命题的才是句子。
普通一个字是不能表示意思的,此处意思是意念的关联而不止于一意念。要表达意思非有句子不行。
C:句子
1,说出或写出的句子才是所与
句子和字一样有官觉问题,说出来或写出来的句子是官觉所与。
意思的交换要靠句子,而句子的传达要靠它是官觉所与,也就是说要交换意思总得要利用官觉所与。
2,也有样型与凭借的分别
举例说明。略!与字类似情形。
3,句子也有意义
意义是句子的必要条件,样型是必要条件之一。
句子的意义是意思或命题,都是意念或概念的关联。
4,情感上的寄托和意义有时相干有时不相干
句子也有情感上的意味,句子与字一样要遵守文法,有各种用处不同的句子。
某些句子情感上的寄托与意念上的意义不相干,另外一些句子情感上的寄托或许是主要因素。
D:表示命题的句子
1,语言与命题的关系
命题是思议的内容之一,不是语言,组合成分是意念或概念,他总是普遍的。
问题不是想象的内容,有时需把命题寄托在想象上才能思议到他。
2,表示命题的句子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寄托
命题不是情感,不是表示他的句子所有的情感上的寄托,非说表示命题的句子没有情感上的寄托。
命题只能表示命题的句子所有的意念上的意义或说只有句子的意念上的意义才能是命题,虽然它不一定是命题。
3,表示命题的是陈述句子
表示情感,意志或是问话的句子都不能表示命题。
陈述句子间接的表示事实或共相的关联,直接的表示意思或命题。
陈述句子所表示的命题断定事实或者理论。
4,表示命题的句子主要点就在该命题的表示
句子不必表示命题。表示命题的句子其主要点即要所表示的命题。
对句子虽注重语言文字,然而就表示命题这一点而言,主要点在于命题。
5,本章的兴趣完全在语言文字为表示命题的工具
我们的兴趣在于把语言文字视为表示意思或命题的工具。
但我们不注重是如何表示及如何恰当的表示,也未谈到语言文字的历史发展、结构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