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乔治·范伦特认为职业认同有四个标志: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有三个层次:生计,事业和使命,这三个层次背后所假设的人际关系是不同的。
生计代表的是一种被压榨,被逼迫,不得不为的关系;
事业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稳定,互惠的关系;
使命则变成一种为我们职业对象服务,风险,甚至牺牲的关系。
正是对职业背后关系的认同,我们被逐渐塑造成有技能,被需要,肯奉献的专家。
一个古老的故事。
有三个砌砖匠在一起砌一面墙,这时,有一个人问这三个砌砖匠:“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于是,前两个人一直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最后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
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面对工作的态度及将来的目标,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我们一般都会把自己所从业的工作,当成一份职业,职业是一份工作。
德国社会学家、被称为“德国的亚当斯密”的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志业”。
志业是志向和使命之所在,一辈子要为之而努力、而奋斗的那样一种事业。它就像故事中的第三个工人。
我们在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被老师问到: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当我们都长大以后,有多少人还记得当时的梦想,有多少人还在依然坚守着自己曾经的梦想。
现在的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感到疲累,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为还未发生的事情而忧虑,人不会为自己要走的路后悔,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召唤而后悔。
Calling,召唤,上天的召唤,有人把它译成天职,就是你活在这个世上做各种各样的事,说各种各种的话,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365行,总有一行是你喜欢的,是你擅长的,在你喜欢且擅长的里面,找到一项结合市场,可以帮你赚到钱的,维持基本生活的,最后,可以带给你满足感,幸福的,是一种幸运。
我们总是在追求着一些什么,追逐着,但真正的体验是在过程中发生的,当你找到“你的使命感”时,会进入到心流状态,会时刻感受到的是幸福,有人说:爱对人是一辈子的幸福,那么,找到正确、适合你做的事情也是一辈子的幸福,珍惜你的福,好好地把握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