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的代表,墨,可千变万化,却只融入一种颜色。
墨,带给人感觉很厚重
中国人对墨的收放自如,山水画可豪迈,可恣意,可秀气,可藏匿。
肉眼可见颜色千变万化,除了三原色,其实大多我们惊艳一瞬,而墨永远一种颜色,却可深可浅,勾勒的意象让人移不开眼。
历史的厚重感,书卷的纤维交杂,毛笔的飘逸,都赋予墨更多的灵魂。
与墨相辅相成还有砚台,一方小砚,藏于书案,总让人觉得安心,即是闹市也能取静,即是杂务繁多,摸摸砚台,写写毛笔,方寸之间也能有所梳理,脉络清晰。
犹记得大一年间,有节假日都会去杭州图书馆溜达溜达,读书的人很多,忙碌的人希冀能在馆中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很喜欢书籍琳琅满目,大家手不释卷的专注,有一位可爱的志愿者奶奶,其间拿着一本书,戴着一幅老花眼镜,穿着显眼红色志愿者服。
我安安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偏安一隅的悠闲,老奶奶坐在我旁边,我不经意看了一眼,她在看一本关于砚台的书籍,里面罗列中国各种名砚,产地,图片,都讲得非常详细。
不知怎么,我和老奶奶搭起了话,她跟我说,她很喜欢砚台,家里还藏着几块很有名的砚,她跟我讲产地,来源,说起砚和墨打开了话匣子,津津有味。
奶奶从清朝年间的砚台历史,开始讲歙砚,端研,澄泥砚,透过那双老花眼镜的厚重沉淀的眼睛,我看到那一块块砚的前尘往事。即使当时对砚台知识十分匮乏,也被她的博学强识所折服。
后来谈到早年间,她独自一人去上海求学,当时中国还是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求学时的艰辛可想而已,她顺利毕业后来成为了一名人民干部,这几年退休,老年生活十分安逸,却想着能够用一己之力做些什么。
她来到了杭州图书馆服务,这服务就是五千多个小时,还拿到了金牌志愿者的称号。她闲暇整理完书籍就在图书馆阅读,话语间,我得知她还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书画双绝。
她对砚台情有独钟,工笔画写意画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她跟我还蛮投缘的,坐在那里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讲了很多关于国共两党的很多事情,看得出她很博学,革命具体年月,具体地方,都一一列举,谈起革命那些人和事时,语气带着唏嘘。
这么爱砚的奶奶,这么沉稳的奶奶,这么博学的奶奶,好似墨一般,深深浅浅勾勒出她的一生。她跟我谈砚台时,有一瞬间,发现她一生无限的维度,可能就是由于对墨,对中国书法传统的热情所延伸的,而那尽头灭点是不是就是一方小小的砚台。
还记得被阿里40万年薪争抢的83岁清华老奶奶吗,区块链,比特币,无人机全部头头是道,活到老学到老,从来就不是一句话,而她就把它用到极致。
墨时间越久,墨色越美,美的不仅是她的颜色,还是它的积淀。沉淀在宣纸上,是浓墨,是浅绘,时光总能晕染出它的韵味。
画外之意,有时并不是砚台给它的锦上添花,更是墨本身的厚重。
有的人二十岁灵魂就死了,却等到八十岁肉体才死去。浑浑噩噩活了那么多年,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墨一样,时间愈久,价值依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