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场有趣有料的沙龙
线下活动是活跃人群、引导到店、激活意向的好办法,只要是提供到店服务的商家,都可以考虑组织起来。这里要区分一下到店的业态差异,比如要是办沙龙,就要保证场地的独立性和包容性,门店太小或是特别在意翻台率的店面不建议做沙龙。身体运动为主(舞蹈社、健身房、羽毛球馆、密室等)的店面也不建议做沙龙。最适合做沙龙的店面,往往文化属性较强,比如培训机构、脱口秀俱乐部、书店、茶社、养生馆、保险业、私董会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组织一场有趣有料的沙龙呢?
首先,要明确沙龙的几大要素——主题和玩法、场地和人群、引导与服务、时段与时长、交付与体验。看这几个词,似乎很难找到“抓手”,我们举几个例子吧。
有一个多年在运营的“头马俱乐部(toast master club)”,据说源于海外,由英语演讲辩论爱好者发起,定期会组织线下活动,多年来有不少拥趸参与,因其门槛略高,人群反而非常精准。再比如这几年尝试落地的“樊登读书会”,结合线下具体诉求开展活动,但在我看专注度和参与度都有限,毕竟组织者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能力参差不齐也就很难留住优质人群。
沙龙做得好,最核心的三个点——对的事、对的人、注重参与感和体验。当然,仪式感和宾至如归的服务也很重要。再就是要形成稳定的持续性,这样才会有滚雪球效应。要在给予老朋友一贯体验的基础上,更多照顾到第一次来的朋友。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互助友好的氛围。遇到强控性格的朋友,要引导缓和,遇到真正的害群之马,要及时处理。
至于首次沙龙的种子用户如何获取,方法很多,比如参与同类活动加好友私下邀请,比如开展线上分享拉近关系做预热,比如和其他组织合作批量引流,比如建立个人ip做有主题的粉丝群或是爱好者群,这些都可以。
沙龙的几大要素设计好之后,还要做三件事——明确沙龙品牌、打造宣传渠道、做好社群运营。当然,会务团队的磨合优化,玩法的迭代创新、场地和服务的完善都是要通过不断复盘来调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