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因一句话,女孩怒扇男子耳光:受害者有罪?我呸!

只因一句话,女孩怒扇男子耳光:受害者有罪?我呸!

作者: 浮萍i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21:09 被阅读0次

今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极度舒适的小视频,拥挤的电梯里,居心不良的恶心男朝一个美女伸出咸猪手,美女敢怒不敢言,旁边的一个短发女孩勇敢的挺身而出,机智的喝退猥琐男。

结果有个更恶心的男人在一旁说着更恶心的话:一个巴掌拍不响,长得那么骚,穿那么少,不就是让人摸的嘛?

短发女生反手就是一巴掌,怒道:你长的那么丑,不就是让人打的嘛!

哈哈,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姑娘也太实在了吧!

遇到这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人,就该给他一个响亮的巴掌,并告诉他,一个巴掌不仅拍的很响,而且拍得还很疼!

受害者有罪论永远是最愚蠢最无用,也最无耻的荒谬论!

大到烧杀抢掠,小到口角纠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谴责加害人的同时,也开始责怪受害者。

“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到底,还是欺善怕恶的心理在作祟。

“某人被欺负,是因为某人去招惹别人,那我安分守己,就不会被欺负了。”结果,你忍气吞声的安分守己依旧避免不了被霸凌。

“某人被性侵,是因为某人穿的太暴露了才让犯人侵犯,我穿保守点,就能避免性侵犯的注意了。”呵呵,印度修女除了眼睛以外,从头到脚都包裹的严严实实,依然躲不过性侵犯的罪恶之手。

“某人被毁容,被杀害,是因为某人卖弄风骚,胡乱交友,我谨慎一点交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朋友,善良真的限制了你的想象。

世界上不仅有无缘无故的恶,更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终日做贼,哪能终日防贼。

韩国著名电影《素媛》的主人公,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只是因为好心的给淋雨的大叔撑伞,就遭受到了此生最为不堪回首的伤害――暴力性侵。

此事给她幼小的心灵和肉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也让素媛和素媛的家庭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和冷漠。

更让人心寒的是,媒体和法律的漏洞对小素媛的二次伤害和对罪犯的保护。

犹记得素媛爸爸为躲避媒体的摄像头,抱着素媛在医院慌不择路的逃跑的情景;

犹记得警察要捕捉罪犯的时候,要素媛指认犯人的场景;

犹记得媒体报道素媛时不做任何保护措施的镜头;

犹记得警察押着罪犯时,对于罪犯的各种保护:帽子,口罩,还有警卫层层保护……

无良媒体的大肆报道,周围人的另眼相待,让这一家人身心俱疲,承受了太多无法言语的痛苦。

素媛才是受害者,却成了周遭人眼中格格不入的存在,仿佛是罪恶满身的耻辱之人。

而那个真正的罪恶之人却成了被保护的对象。

弱者受到了最大的痛苦,而施害者却逍遥法外。

躺在病床上的素媛甚至不敢让自己的爸爸靠近自己。

那一句无助的“我做错了什么嘛?”

还有素媛接受心理治疗时说的那一段话: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我不禁泪眼婆娑,错的不是你,而是这个世界。

我们从小被教育勿以善小而不为,最后却成了坏人开脱的借口。

遇到有素质的人,退一步的确能海阔天空;若是遇到的是没有教养的人,你退一步的结果往往是对方得寸进尺。

谢娜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自爆自己在没有火之前拍电视剧时曾遭遇潜规则并勇敢反击的经历。

其实明星带头说出被潜规则的经历,这本来就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把心里压抑的情绪释放,还能让那些被性骚扰或者被性侵的受害者感受到自己不是个例,不是在孤军奋战。

也许还能鼓励那些受害者更有勇气的面对过去和未来。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底下纷纷点赞留言:社会我娜姐,人狠话又多!

也有人勇敢的说出了曾经被骚扰的经历,并表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会勇敢的反击。当然,也有部分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恶心。

“谢娜当年那么丑,潜规则她的人眼瞎了吧?”

“谁啊?口味那么重!”

“自己怎么样,心里没点数?骗话题吧。”

生而为人,你可以不善良,至少别恶意侮辱。

如果我们连抵抗侵害的勇气都成为一种错,那这世间还有什么善可言。

反抗邪恶的勇士站出来了,

即使不上去帮忙,

又何必去踩一脚呢,

那样的人,和恶魔还有什么区别?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咀虫!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小镇,办了一个叫做《 What were you wearing?》(你当时穿着什么?) 的展览,展示了受害者被性侵时所穿的衣服。

当性侵发生时,受害者基本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被性侵时穿了什么样的衣服?”

真的关衣服的事吗?在这里,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用沉默无声的抗议:这并不是我的错!

一件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衣服,背后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故。

T恤、裙子、寸衫、长裤、睡衣、运动服、甚至还有警服、童装……普通至极,跟欲望完全搭不上边。

所以,受害者有罪论和犯罪者无辜论都请原地爆炸吧!

罪犯不会因为你正经人家的好女孩就不会对你下手,一切外在的因素都是开脱的借口。

无论当时受害者处于什么状态,加害者出于什么心态,都不能成为犯罪者害人的理由。

受害者不是施虐者,不应该像对待施虐者一样的对待他们。

他们不该受到质疑的眼光,

有时候,质疑的伤害要远比本身的伤害更难以接受,

心理上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实际的损伤。

如果你只是好奇,请走开;

如果你出于关心,请走心。

愿我们风雨再大,终不负自己;

愿我们一生所爱,皆被善待。

愿所有好姑娘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因一句话,女孩怒扇男子耳光:受害者有罪?我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bj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