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这本书的内容,读起来轻松容易理解,但收获却是很大。
一、重复,重复,重复
生活中经常会有很多信息,而如果想要的太大,那就容易什么都抓不到,或者抓到的很少,老家有句话,芝麻胡子一把抓。我以前看书,特别喜欢追求速度,什么都看,看的东西很多,最后真正变成自己的却很少,利用起来的也不多,于是,今年我特意让自己慢下来,主要执着于三个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
书中作者的想法是专于一个方向,不断去重复,如果看书,就要多看几遍,而不是看很多本书,去参加培训,针对某个方面不断练习,而不是抱很多培训,追求的应该是少而精。对于那些只接触一次的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而要想掌握某件事,我们必须选择一些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让自己沉浸其中。
二、过滤消极信息
如果有时间,可以关注一下自己和别人的言行,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消极想法,如果你注意观察了,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人都是有消极想法的,而这种消极想法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很容易否定别人的看法,没有展开身心去接纳别人。碰到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应该做的是,这个想法对我们有什么用,而不是去挑刺,保持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
当我们读书,听录音等,我们是带着自己当时的心态去阅读,和聆听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焦虑、犹豫、先入判断或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阅读或者聆听,判断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本来可以100%接受那些信息,但是因为我们的封闭,接收到的可能只有10%了。所以我们应用开放积极的心态去接受信息,把你听到的信息和以往自己接触的信息结合起来,甚至想出一些新的方法去应用自己所学的的知识。听到新的东西,不要想它错在哪里,而是积极发现它的价值之处,想想可以用在哪里。一旦决定要改变那么就要制定计划,不断加强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跟进计划
如果没有跟进,那你很可能会恢复旧习惯,所以列定计划,并且进行实施。
这个和刻意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刻意训练就是先去做,然后给出反馈,再进行修改。书中作者的看法是: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以及进行纠正。拿修自行车来说,告诉怎么去做,演示一下,让对方开始尝试去做,另一个人进行观察,问题出在哪里,先指出好的地方,然后再纠正做的不好的地方即做出积极的反馈后,再指出错误点。
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1、公司接电话的客服,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她不断去想象各种场景,训练自己短时间内就发现他们的需求,并且与客户成为朋友,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不断训练啊。把接电话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并且做到高标准,即刻反应,做到最佳。
2、黄色思维转变为绿色思维,当你一直是绿色思维,提出反对意见时,人们反而不会接纳或重视你的看法,尽管你的看法可能会很重要。但是,当你转变思维后,当别人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时,你应该立即提出积极的反馈,指出这个想法为什么是可行的,最后再说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消极的反馈,这时候人们倒会重视或慎重的对待你的看法。
3、关于父母的反馈:看的我鼻子一酸
当我们开始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唯一依赖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最初,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份无条件的爱,我们不希望别人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爱我们,可不幸的是,所有聚集在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和其他人自己都未曾得到过无条件的爱,所以他们很难付出无条件的爱,因此,他们会经常根据我们的表现有条件的爱我们。这使得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得到关爱,或有归属感的事情。作为小孩子,我们会尽量通过自己的成就来赢得父母的认可和表扬,这是一个充满挫折感的过程,因为跟我们一样,父母总是关注那些消极的事情,当我们做的好时,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会给我们反馈,但是如果做错,他们就会大声呵斥,所以我们受到父母的影响,就比较容易看到错的地方,而忽略正确的点。
其实,我们正确的地方也是需要得到强化的。因为这样,当我们做对事情却没人发现时,我们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怀疑,大脑中会产生消极的思维方式,开始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进行过滤,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切。
所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带着积极的期待去看待那些事物,多想想我该如何应用这些,它的价值点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