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里的一股清流

作者: 育婴坊夏威夷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05:08 被阅读0次

    蒋坤元老师的作品,是简书里的一股涓涓清流,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品味自然。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了文艺创作的活水源头,正是热火朝天的生活。蒋老师说:“你想写出一部小说,还得深入生活,因为素材都散落在民间。”

    毛译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说:“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去,便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

    脱离了生活的创作,就好比无源之水,干巴巴的索然无味。既使拥有如椽大笔,一样地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对自己说,你不要好高骛远,你要做一棵树,永远扎根土地。”这正是蒋坤元老师作品接地气的根本所在。

    蒋老师的著作《四十才是青春》

    蒋坤元老师的《儿时夏夜》有这样一段描述:“夜幕降临,村庄的桥头与树下纳凉人最多,男人光着膀子,女人家穿着短衫短裤,和夏夜贴得最紧不过了,小孩子们则忙着扑打点点闪亮的荧火虫,他们把荧火虫装进玻璃小瓶里,成了一盏盏亮晶晶的灯笼,一边走一边唱着儿歌:“亮火虫,打灯笼,照着哥哥去堵田窟窿……”

    仔细品读,这正是素材散落在民间的收集。也只有源自生活的体验,才能把乡村的夏夜,写得如此地淋漓尽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虽然是几十年前毛泽东的讲话,但今日看来仍就具有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你看,在简书里,所谓的写作大咖比比皆是。在我看来,你写一些散文,或者诗歌,都与写作大咖相去甚远,最多你只能说是一个简书创作者。”这是蒋坤元老师对简书创作者的基本定位。

    究其原因,就是文艺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群众的需求。但满足需求决不能庸俗地理解为简单迎合,甚至是媚俗。应该把满足需求和提升品味结合起来,克服浮躁,讲层次,求格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文艺创作者。

    用蒋老师自己的话来讲:“我喜欢简书创作者这个称号,简单地说,就是在简书里默默地创作,我相信自己,只要不停地写作,我的写作水平会越来越好,我也会相信自己离写作大咖越来越近。”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面对简书大咖们的默默然留住,或悻悻然离开,蒋坤元老师表现出深深的婉惜之情。同时,又以自己的坚持来表达:“简书是我写作的起点和福地,永远感恩!”

    简书里,正是有了像蒋坤元老师这样坚强的创作者与守护者,甚至多了一些追逐者,才让简村的氛围变得充满了创作的热情。与此同时,蒋老师亦严正地指出:“看简书,虽说每天上榜啥的也很热闹,但简书贝却越来越低迷,更忧的是一些简友对文字的热情在丧失。”由此可见,蒋老师对简书的维护与关心。

    图片来自蒋老师《爱情是串葡萄》

    “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这段话,对于那些好为人师者,无疑是当头棒喝。“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蒋坤元老师在《有一些感悟》中写道:“有人说我的作文是小学生作文,你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是你的自由,但我想对你说,我写的文章就是写给小学生和中学生看的,我不会故弄玄虚,我不会高谈阔论,我不会豪言壮语,我只会将我看到的,或者我感知的东西写出来,如果我的文字能够对别人有所启示的话,那也是我追求的一种结果。”

    这种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对于一个知名的“先生”而言,确实是难能可贵。“我说过,小树总会长大的。我也愿意做一棵小树,愿意在风雨里活出自己不屈的样子。”蒋老师这些励志的话语,值得我们学习与赞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热火朝天的生活,造就了写作的激情。“我最沉醉的便是读书和写作。因为我做的是冲加工,所以机器声音很响,但听自己机器发出的声音感觉如美妙的音乐。只要白天有时间,即使冲床声音很响,对我写作没有什么关系,我照样能够写出文章来。”

    这就是本文题目:简书里的一股清流,立意之所在。“不要以为自己是一颗巨星,不要以为自己真是什么写作大咖。最难堪的莫过于做巨星了,因为巨星容易被人嫉妒,何况我还不是巨星,你们却视我为巨星,这样的巨星更容易堕落。”读到此处,不禁为蒋坤元老师谦逊的美德所感染。

    在简书里,蒋老师有时又像个家长似的,对于那些初入简村的创作者,他总会给予鼓励与支持。就像我在简书的初始,蒋老师亦予以提携,他总是鼓励我要坚持写有爱的文字,写着写着就花开了。“不要自命不凡,其实每个人都是夜空中的一颗小星星,我也就是这样一颗小星星。”

    蒋坤元老师的文章,处处充满着激历人生的正能量。“对付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容不迫,就是自己挽起袖子干。”“我明白,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要跟着诱惑走!切不可像麻雀、小鱼虾为了贪吃而丢了性命——磨砺自己的意志,制止贪欲之心。”“感谢我从小就吃苦,从小就会做这些农活。我从小就感觉出,你做过农活,做其他就不累了!”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基本素材,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勤于笔耕,才能够水道渠成。“原来爱情就是一串葡萄。看世界,人们忙忙碌碌,我们知道,葡萄是越来越多,爱情却越来越少。”这些源自于生活的感悟,若不是长期笔触的磨砺,是如何也写不出这么精彩的语句。

    图片来自蒋老师《大米》

    生活的柴米油盐,在蒋坤元老师的笔下一样能写的有声有色。“或许是我喜欢水稻,喜欢大米的缘故,所以我把儿子命名为晴谷,我们就是希望他在阳光下播种,在阳光下收获。还有,永远希望他做一棵饱满且又低调的水稻。”

    蒋坤元老师的文章,是简书里的一股清流,判断的依据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那句:“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文章自己能够证明。

    “有一天,即使我长大成一棵大树,我也要低下头看看自己的树根,我要用自己的枝叶保护好自己的根,守护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安宁,就像一首老歌唱的那样,把根留住。”这就是简村里,蒋老师为我们栽种那棵树的样子。

    谨以此文,作为2020年在简书遇见蒋坤元老师的一份诚挚的礼物,并预祝蒋老师2021元旦快乐!并期盼在简书里,继续品味蒋老师笔下,朴实无华的文风与潺潺的泉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里的一股清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hq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