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礼拜在得到app上听了5本书,每天一本,还做了笔记,我可真是个小用功呢。
依次是《非暴力沟通》,《思考,快与慢》,《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助推》,《原则》
书其实都是好书,有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还有管理学和自我行为。
但是,其中除了《原则》里提到不断自己复盘,别的都和放屁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
《非暴力沟通》,《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理论就是教你放慢思考,调动理性战胜感性,不要冲动。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吗?
举个例子。
大家开会,我可以“劝”自己理性思考,全局出发,那万一对方是个杠精,是个只会靠感性出发,嘴巴比脑子快的人怎么办?
那最后基本就是闭麦了,你自己玩去吧。
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别再和ta扯淡了,这家伙说不了一句过脑子的话。”
而对于我,那是错误的,因为我给那家伙贴标签了,愤怒(感性)占了主导,我再次劝自己理性。
在会议中,我会努力保持理性,知道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但是对方可不知道那些道理,依然输出些无用的信息。
最后的结果是啥?
散会,再见。
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吧,还得二次开会,把活干完。
如果你私下让ta保持理性也白搭,因为ta不是理性的,所以可能给你贴标签,觉得你是个“爱说教”的人,那完蛋了,最后就变成了互相屏蔽,一拍两散了。
那该怎么办呢?
利用《原则》里极度透明理论,领导介入,听取双方的说辞,然后《助推》彼此的合作。
但是你能确定你的领导是亚里士多德吗?
你能保证ta会不贴标签吗?
你能保证ta知道这些关于“理性思考”的理论吗?
完蛋,盘不活了。
领导也是拿工资的,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稀泥罢了,让大家“服气”的干活,把工作推进下去,是口服还是心服?那基本和领导没啥大关系了,因为(要务必记住)领导也是拿工资的。
再来说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此书完美印证了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你是个宁折不弯的人吗?你的灵魂很高尚吗?你希望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吗?
这些梦幻的词汇,往往会被两个字打败-金钱。
而被打败的就是你的“面子”,也可以说是“人活就为一口气”的“气”。
仔细品品,领导让你陪酒你敢不去吗?一两次不去可以,那如果三四次呢?
那个人分明是个渣渣,但是还要好好地跪舔,被心理强奸,你可以接受吗?
这些就是戏台的前台,你要会演。
但是戏台的后台呢?就算问候其祖宗十八代也不能影响前台的戏。
这出戏,可悲吗?
我特别喜欢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因为男主角张麻子“站着,也把钱给挣了!”
但是他的手段是暴力的,是违法的,那现实呢?
最后来说说《原则》,这里面奉行的就是拆掉后台,直接打通整个戏台子。
绝对理性,不遮不掩。真是让人更拍案叫绝,一声“好!”
但是吧,可能能做到的真的只有桥水基金(《原则》作者,雷-达里奥的公司)了。
桥水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不得而知。
但作者雷-达里奥应该是这样的,至少他设想的“理想国”应该是这样的。
就像老板决定全员不许加班,把电闸直接关了,但是员工回家后加班到凌晨,没人会知道,因为打卡里面可不会显示你在家的状态。
为什么我要质疑绝对透明的执行性?
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里面说过,你要会演戏啊。
好了,不说了,这篇文章感觉像一个喷子,打破了很多高大上的东西。
现实当然不会那么极端,星辰大海,日落繁星这些美好的场面都是存在的。亲情,爱情,友情都是一直在的。
我这篇文章希望是一条线,链接现实和书本的一根线,都不算是桥,因为桥太宽了,我太弱了,细细一根,简单知足。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