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不白,是一种脏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黄不黄,是一坨黑色的淤泥,周边一圈绿幽幽的灰色,发了霉似的。整个蛋笼罩着一种硫磺色的光晕。
一串串油珠像汗水一样在汤面上滚动,这碗汤像个棺材,里面装满了动物的残骸;大块大块的猪肺,泛着微微的紫色,软乎乎的像海绵,还有苍白的血管凸出来;东一块西一块的猪肚和猪肝;一片片歪歪斜斜的肠子;一片片歪歪斜斜的肠子......
这写的分别是皮蛋和北京卤煮,其实即使是中国人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这两种食物,可是来自异域的他者眼光更生动的描绘出了这些菜的别样之处。
如果你看过陈晓卿的《风味人间》,可能会对一个有点四川口音的英国姑娘有点印象,这两段文字就出自她的手笔---扶霞-邓洛普,中文名邓扶霞。
说起来扶霞也算是个学霸,母亲是牛津大学的教授,自己也获得了剑桥大学的文学学士和伦敦大学汉学硕士学位。她在90年代以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名义来到中国留学,怎么看都是一个文化人。
可是在这个女生的心底一直藏着个不能为外人道也的“野心---做个厨子!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经济分析师或者记者,厨房才是最适合她的归宿。
我必须坦白,填着表格上那一栏栏的项目、编着堂而皇之的理由时,我心里想的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的花椒的香味。
就是这么一个吃货姑娘,以学术的名义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来到成都,开始了乐不思蜀的美食之旅。
扶霞可不只是嘴馋的吃货,她是真的喜欢烹饪,也是真的喜欢中国美食。四川大学的课程没怎么好好学,倒是成都大小饭店的后厨都让她混得熟的不行,甚至还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专门上了三个月的课。


作为中国人,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一个英国人来告诉我们中餐有多么美味。扶霞的作品一开始是在西方大受欢迎,她以无比饱满的热情和非常专业的文字向西方推介了中餐。她不仅写了川菜,还写了湘菜和江南蔡,四次获得有烹饪餐饮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James Beard Award)烹饪写作大奖。
可是《鱼翅与花椒》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菜怎么好吃的书,其中更是凝聚了作者对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思考: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自己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
吃饭,并不是仅仅满足口腹之欲。
我们中国人对于饮食文化一向很自信,甚至有些自负,很多老百姓都看不上西餐。看看知乎关于中国美食的回答就知道了,大家似乎都觉得老外遇到中餐就该分分钟拜服,在吃上面根本就没怎么见过世面。
扶霞的亲身体验就充分说明了这种“傲慢“”---她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己对于中餐的某些不适,尽量去看现场屠宰的光明面,迎合朋友对于软骨的喜欢,强迫自己吃下猪脑花。可是呢,没有人,真的没有一个人以同样的礼貌对待她。对于她精心做出来的西餐,中国的朋友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从没有人好好问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菜。
餐饮交流看上去似乎只是小事,但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我们过去经常在很多领域被外国人看不起,觉得老外一点都不尊重自己,可换到自己优势的领域呢?(自认为优势吧,很多西方人也并不认为中餐就怎么美味了)
扶霞能够尊重中国的饮食习惯绝不仅仅是由于她的教养,我觉得更多还是因为她喜欢和感兴趣。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彼此尊重是不是就是那么难呢?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扶霞无意中记录下了往昔的成都,尚未改建前的老成都。
90年底的成都给扶霞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这里的的空气、方言都能让你有那种被罂粟迷醉的感觉,当然作用最大的还是食物;那种温暖和慵懒能融化任何英国式的刻板僵硬,如同阳光下的黄油。
她那样一个活泼自在的外国姑娘,每天乐滋滋的徜徉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绿茵葱茏角落中的剃头匠,走街串巷的磨刀工,还有流动的杂货店,这一切都令她沉醉不已。
可是她恰恰赶上了城市大扩建的时代,没想到短短几年,她眼中那座生机勃勃的古城就消失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挥舞着金光闪闪的包袱向未来狂奔,似乎暗中计划了很久的厚积薄发,让她措手不及。诚如她自己所说,她本想记录一座城市的美好时光,没想到是在书写老成都的“墓志铭“”。
对于成都来说,扶霞只是一个过客,但在这里她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在她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她对那座老城的怀念。
这是一个外国人的美食笔记,但更是一个女孩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这无关中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