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班后,与两个新同事一起走下公司大楼,聊着聊着原来我们是一个方向,于是,就坐了他们的顺风车。
因为刚到这边不久,也不方便告知具体地址。一路上东拉西扯,直到离住址倒数第二个红绿灯路口,我说过了下一个路口我往右进去就到了。
同事说,我们也是下一个路口往右进去的。然后,同事又问了我具体什么地方,我感觉都在这附近了,于是,就把住的小区告诉他们了。
“啊,早说嘛,我们也住这个小区!”
这时,我们仨齐感叹:这真是缘分啊。其实,他们俩个也是这样,刚来面试的时候聊着聊着原来是老乡。
上次距离这样的惊喜,是在网上加与一个写作群,与一个气味相投的笔友经过一段时间交流后,在一次很偶然的交流时,发现我们竟然是一个大学的,只不过他比我早几年毕业。
这样不刻意后发现的相同感,每每让我们有一种惊喜感,也增加了彼此印象。虽然这种相遇或者邂逅,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很美好。
这件事情同时也告诉我,连接产生可能。很多时候,不主动走出去,不主动去跟别人发生联系,也许那些相同感或相似感的机会就这样不复存在了。
02
最近加入了前面说的那个校友组建的每天练英语学习群,昨天晚上突然感觉有一点点成就感了。由刚开始连自己觉得都觉得读的不堪入耳,在连续读了一个星期后,昨天晚上有那么一下,突然感觉自己很会英语的样子,有了一种沉浸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一点点闪现的复利效应吧。
至从大学毕业后,英语的世界与自己是渐行渐远,那些说着流利的英语、看着原版英语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为什么又突然想着要学英语呢?跟风凑热闹吗?!
在没有做出实际成绩前,最好闭口不言,因为说多了打脸啊。
不过倒是让我想了一个猫与老鼠的寓言故事,大意是猫为了抓老鼠,竟然学会了老鼠的叫声,然后因为这个技能抓到了老鼠,最后,猫骄傲地说:这年头,不多学一门外语,连抓老鼠都难。
为什么要在还没成绩的时候,就拿出来说这事?
有些事情如果不给自己一些倒逼的力量,你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但是,人的虚荣心在适当满足后,它有可能是一种动力。就像一年前,我很难想象今天的自己已经习惯了每天不超过6点就自然醒了,跑步这个运动竟然持续快一年了、跑了快1000公里了,写东西这个习惯慢慢成了一种自然需求。
持续地去做一些事情,时间会打败99.99%的人,这话我信。
03
看完古典的《跃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话?
要在高价值区域,做正确的事情。
所有的改变都是逆人性。
不要太相信努力或奋斗的作用,选择更重要。高水平的选择,是因为认知的差距。
关上书,这三句话是我能够想到的。反思自己与周边的人,不管是成功也好,成长也罢,确实存在一些做对了的暗箱。
很多以前认识我的人可能看到了我现在喜欢在写一些东西,我也一直在暗暗地给自己鼓劲持续写的重要性,但与同时期开始的人相比,发现自己改变实在是太微弱了。既没有写出爆文,也没有写出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经常问一下自己,你现在做的事情,最后能以什么样的价值呈现?没有结果的努力是算不上真正的努力的。
2、一件让你很舒服的事和一件让你做起来很痛苦的事,你选哪一件?我想很多时候你是选了前者吧!
3、心累与身体累,你更喜欢哪一个?你会说,我宁愿汗流满面想做就做,也不愿去多琢磨多观察多比较多动手。
是的,快意恩仇谁不喜欢,但忍耐坚韧更是一种智慧。生理上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正确的或是会让你后悔的,那些能持续战胜第一反应,用第二反应思考与行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与赢家。这句话应该像雷.达里奥一样把它视为自己的原则。
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其实只要是有一点有助于你思考与行动,你就应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
04
昨天看公司同事的一个PPT,学到了一个名词叫: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维习惯, 一种能够把事物简单流畅有说清楚的能力。它遵循着这么四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刻意练习结构思考力可以让你在生活、工作、写作、演讲等等公开表达上更加简单流畅有逻辑。
复述是刻意练习这种能力的最好方法,可以试一试。
05
我为什么也会用这种东拉西扯的段落式写作?
理由如下:
一、写作是为了自己更好思考、自如表达、锻炼记忆,刻意练习,所以,只有持续写,才有有可能破局的希望;
二、写作光靠文采与技巧是不行的,更多的练习应该是思维的训练与思想的打磨,所以,有想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三、段落式的写作更有利于写出字来。它不仅是梳理思想、也更容易激发成就感。
06
有些话能讲,有些话不能讲;
该讲的不讲,错失机会。
不该讲的讲了,同样也会错失机会,有时候更严重。
道理自己想。
就写到这。(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