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小孩不慎掉入比他高很多的水缸中后,众人皆不知如何搭救。此时,正向思考的方法是“该如何把这个小孩从那个高大的水缸里拉出来”,因为大家都是小孩,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唯有一人,他的逆向思考启动了,他想到“如果无法把小孩从水缸里拉出来,那是否可以让水缸里的水离开小孩呢”,顺着这个思路,他想到了砸缸的办法,最后救出了小孩。如果用正向思考,就是“让小孩离开缸”;如果用逆向思考,就是“让水缸里的水离开小孩”。仅通过一个反转,问题就解决了。
有个老人很爱清静,可附近却常有小孩玩耍,吵得要命。他知道,如果只跟这些小孩讲道理,肯定无济于事。于是,他就把这些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儿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里更热闹。”说完,他就给每人发了3颗糖。孩子们很开心,依旧天天来玩。几天后,老人只给每个人发2颗糖,再后来,就只给他们一人发1颗糖。最后,老人干脆就不给他们发糖了。孩子们很生气,说:“以后我们再也不来这里给你送热闹了。”于是,老人终于获得了清静。
如果正向思考,老人就该想办法说服或训斥这些小孩,让他们不要在这里玩;而老人用的是逆向思维,留小孩们在这里玩,这是一个反转,有一定的创新,也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在马谡战败失掉街亭后,诸葛亮只能带着老弱妇孺缓慢撤退,眼看着司马懿就要带着骑兵追到了。就在司马懿兵临城下之际,如果用正向思维,诸葛亮就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坚守不出(最后只能是俯首投降),要么去找救兵。但是,如果去找救兵,司马懿肯定会在救兵来临之前就攻破此城;如果俯首投降,这个选项诸葛亮肯定也不会选。就在正向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诸葛亮用逆向思维想出了“空城计”。既然司马懿疑心很重,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那就干脆将计就计,摆出空城,让司马懿不知虚实,最终退兵。既然你的疑心重,认为我是个非常谨慎的人,那我就不谨慎一次给你看。这就是从谨慎到不谨慎的反转。
可见,当遇到问题时,如果正向思考不成,我们就可以考虑逆向思考。逆向思考可能会带来创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