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积累学习
教而研之(其十)诗之所向,纸短情长(记“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

教而研之(其十)诗之所向,纸短情长(记“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

作者: 信陵脱剑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07:49 被阅读97次

——记“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共同举办的“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如期在西安市曲江一中召开,我有幸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盛会,现将会后本人的一点收获加以整理,与诸位同仁共享。

一、部分专家简介

钟振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兼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楹联学会学术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等。擅长诗词、楹联、文言文创作,所撰《重修南京夫子庙记》《静海寺警世钟铭序》及楹联多副,已刻石、铸钟、刊木,树立、悬挂于各名胜古迹,广为传诵。

霍军:甘肃省特级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酒泉市优秀教师、优秀人才,甘肃省首届陇原名师。兼任甘肃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酒泉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画院副院长,酒泉市委讲师团客座讲师,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酒泉电视台主持嘉宾。

董一菲: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兼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名誉教授,黑龙江省青语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中学高级职称评委。牡丹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首届“丹江名师”。“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牡丹江市中青年专家。首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现任牡丹江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助理。

冯为民:国家级语文优秀教师,国家语文研究中心组成员,江苏省语文教授级特级教师(正高级技术职称),江苏省“333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曾任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教科处、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副巡视员(校正处级)。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永嘉县上塘中学副校长。教育硕士,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首届“我即语文”教学奖获得者,“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语文学习》杂志镜头栏目主持人。专著有《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教育的美好姿态》等。

贾玲:西安市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受聘担任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桂彩丽: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全国继续教育网,北京大学、中国研修网实施教育部“国培”授课专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省级、部级评审专家。

徐晓彬:南京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中语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语文建设》《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二、会议议程安排

教而研之(其十)诗之所向,纸短情长(记“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三、听课内容速记(注:此处为本人现场所做笔记,因时间有限,场地不便,仅捡对本人触动最大处、十分紧要处做记,颇有疏漏,不周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一)微讲座:《经典诗歌吟诵技巧》(赵雪莲、朱建斌)1、依字形腔,汉语可以歌唱;2、汉字古音为平、上、去、入四声,入声字是汉语独特的声音,发音短促,元以后消失;3、押韵是中国诗的统一特征,是一首诗的主旋律;4、依字形腔,入短韵长,以意行调;5、偶数字遇平声拖长,偶数字与仄声不拖长,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二)学术报告1:《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钟振振)1、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写沧海之广阔无边,却未从正面进行刻画,而是妙用曲笔从侧面包抄,通过“日月”“星河”的点缀突出其“大”;2、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是究竟是李白自己乘坐的船,还是他眼里所看见的船?当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理解为从对面来看更具有画面感。然而为什么会有争议呢?3、文学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以生活为蓝本,对之进行的再加工;4、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画面上看,“大漠”是块,“孤烟”是竖直的直线,“长河”是横向的曲线,“落日”是圆,图案简洁明快;从颜色上看,“大漠”是黄色,“孤烟”是灰白色,“长河”是青色,“落日”是红色,对比强烈而和谐;从修辞上看,二句十字,字字寻常,但组接成联,则气象宏阔,每个字的效应都达到了最大化;从声韵上看,其间五个仄声字,四个用了短促、激切的入声,有效配合了所写景致的肃穆,所抒情调的苍凉。

(三)观摩课1:金慧《蜀道难》1、新课导入:由长安到李白到本课。2、吟咏诗情(1)学生自读诗歌;(2)学生自选片段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教师进行指导和适当点评;(3)师生合读。3、涵咏诗味(问题探索)(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找出自己感觉最优的问题;(2)小组交流,评出一个最优问题并写在卡片上;(3)教师收集卡片,组织学生回答问题;(4)教师展示“奇之又奇”的评语,让学生探讨两个“奇”的含义。4、体悟诗心(1)李白是勇进还是退缩(学生交流,教师提问);(2)你认为此诗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钟海平评课:本节课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分别是:朗读诗歌——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老师的问题。

(四)观摩课2:霍军:《登高》1、新课导入。2、诗歌学习:通过问学生平时读诗的方法切入(1)诗歌朗读;(2)教师引领,韵读(读韵);(3)读意;(4)读题,通过题目引导学生回忆同类诗歌;(5)读字,圈出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并进行交流,深入理解后再次朗读;(6)读人,用“我读出了一个……又……的人”的句式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7)读句,读出沉郁顿挫(声调)的含金量;(8)读写(即意象罗列)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为例仿写句子并展示;3、课堂收尾。

(五)观摩课3:贾建英《豹》1、学生自读两首不同译本的诗;2、问题探讨:(1)读到一个怎样的豹;(2)“豹”像怎样的人?桂彩丽评课: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让学生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探讨:为什么是写得是豹而不是虫。

(六)观摩课4、肖培东《雨巷》1、初读诗歌,找学生读。2、提问学生记住的是什么并说原因,穿插诗歌朗读(学生读,教师读)。3、提问学生觉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以此确定节奏。4、找学生读诗并回答为什么这样读,教师进行点评。5、描述画面:(1)学生自由发言;(2)找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学生再次想象画面;(3)你在什么场景下会想起这首诗;(4)人的一生都有幽暗的雨巷,能分享一下你的“雨巷”吗?6、再读诗歌:分读、齐读。贾玲评课:一、怎样引导学生读懂别人的诗;二、怎样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诗

(七)学术报告2:连中国《诗歌鉴赏是一种专业性创造性很强的生命活动》1、经典文学往往追求一种陌生化,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加深其印象;2、优秀的诗歌中,景和情往往高度融合不可分割,一旦分开去看,就不能准确感知它的魅力;3、一个人只要心有所待就有争取的可能性;4、阅读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但创造不等于任意发挥,它既有高下之分,也有正误之别;5、好的诗歌往往具有张力,例如《回乡偶书》;6、有的人只是浅睡,所以总有一天还会醒来,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张炜《陶渊明的遗产》。

(八)观摩课5:董一菲《沁园春·雪》1、读诗:(1)找学生读,教师指导;(2)问:找男同学读还是女同学读好呢?(3)再找学生读,最后一句齐读(教师指导);2、学生说感受:这是一首……的白雪歌;3、写作背景简介;4、从“望”中扩展。带领学生回顾了《登鹳雀楼》《满江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思考:毛泽东望到了什么?学生再读诗歌并回答;5、问题探讨:(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评:一笔超历史、一笔动世界、一笔(  )(补写三个字)(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苏东坡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哪个更好?(以上两题学生任选其一回答)6、学生起立,齐读课文

(九)微讲座:霍军《语文教师如何读诗》1、做一个诗歌的爱好者,读诗是一种生活方式;2、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担起所有责任;有时候要学着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流弊;3、语文教师应做一个有诗意的人;4、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希望井》5、用语文老师的专业眼光去读诗;教会学生把诗歌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十)学术对话1、好作文不排除诗意;2、好作文应是一句顶一句,一句胜一句;3、诗歌包括语言、思维、情感、文化四个面;4、欣赏诗歌,应从语言进,从语言出;

四、个人几点收获

(一)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它强调的是独抒性灵,看重的是情感底蕴,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具有极强的跳跃性,这就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读懂诗歌的前提首先要懂得诗歌这种文体的特性,简单的实证主义、主管的强行叠加、远离生活本质的东粘西联,都不可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核心,也不可能走进诗人的内心。

(二)诗人要把内心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物象,如常见的“月”“花”“柳”“风”等,但当诗人把这些外在的物象通过加工和提炼写进诗歌中的时候,它们便不再是原来客观的人人可知的那个物象,而是经过了作者感情的过滤和沉淀,转而艺术化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意象”了。而且不同诗人所营造的意象含义也不尽相同。同样是“月”,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月”、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月、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其深层含义并非全然一致。

(三)诗歌教学的落点在哪里呢?是教会学生写诗吗?当然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肯定最好,问题是,能达到吗?不说学生会不会写,就算是老师,也不见得个个都会写。诗歌是纯粹的文学,是文字的精华,诗歌的写作本来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学生不会写或者不愿意写,其实也无可厚非,所以“写”应该不是诗歌教学的落点。我以为,诗歌教学应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落点:一是教会学生把握此类文本的特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不能用阅读小说的方式去读诗,也不能用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去读诗,如果方法错误,那就是南辕北辙,差之千里了;二是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美的意识和审美的意识,在字里行间发现诗歌之美,发现文化之美,在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感受到“情动于心而成文”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两点有先后之别,方法是为进入文本欣赏文本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四)观名家课堂,需要对照自身的问题进行逐一对比。有时候我们看别人一节课上的特别好,有些方法特别精妙独到,可是自己拿来一用,结果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为什么呢?因为教学绝非死水一潭,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教学的环境及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能的,“教无定法”,这是故人早就总结出来的道理,若不加以分析和整合,一味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留笑柄。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工作,语文教师更是一个需要激情和个性的职业,没有激情,就不能激发学生身上潜藏的力量,这样的语文课必将失去了金戈铁马的高亢或是浅斟低唱的婉转,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乏善可陈;个性,是语文教师的魂魄和灵性,是“这一个”区别于“另一个”的关键,大凡名师的课堂,必有其鲜明的个性贯穿其中,如霍军老师的亦庄亦谐、肖培东老师的温文儒雅、董一菲老师空灵出尘,这些属于个人的鲜明个性已经和他们的课堂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也是他们的课堂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向大师们“取经”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保持自身的个性和特色,不能在滚滚洪流中迷失了自己,邯郸学步,切不可为。

张远超写于2019年4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而研之(其十)诗之所向,纸短情长(记“全国中学语文诗歌课堂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ns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