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人在遭遇逆境痛苦的时候,会把自己经历的挫折进行抽象化加工。
昨天在写《关于痛苦的思考》一文中,简单抱怨了几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本着不吐不快的原则,把自己那段经历写了一下。现在想来似乎有点多余了,仅希望我的经历能作为案例,供诸君参考,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今天咱们继续聊聊痛苦这件事。
著名的心理学家赛力格曼有一个观点,人们会从三个方向对正在经历的痛苦进行抽象化加工。即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
永久化是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的感受。举一个例子来说,公司之前一直经营很好,按时发放工资。但是最近遇到一些难题,资金周转困难,各种福利没有了,还拖欠工资。简单的想一下,这时候会出现两种人,有的人觉得公司目前暂时出现问题,应该同甘共苦;有的人可能会叫苦两天,都要养家糊口,要还车贷房贷,这样一直下去怎么办?
前一种想法是把拖欠工资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后一种想法认为这种状态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一旦把一件事情永久化,人们就看不到变好的可能性,失望、痛苦的情绪自然就产生发酵。
永久化还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判断里。比如两口子吵架,媳妇骂老公说,你总是这样,晚上不回家 ,家是我一个人的嘛?老公回怼:我就是这一两天在外面有应酬,而你总是无理取闹。看到没,这样的争吵熟悉吗?那要如何改变,我的想法是,把“总是”这个词语换成“有时候试试”。
我们对痛苦的另外一种抽象化加工是普遍化。什么叫做普遍化?天下乌鸦一般黑;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怎么样,是不是也很熟悉?
除了永久化和普遍化,另外一种抽象加工是人格化。比如,这件事都怪他,都是他的错;或者都是我的错,别人很好。一件事的发生其实有很多因素的原因,单纯的埋怨一个人,会加剧痛苦的程度。
从人的一生来看,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佛家说,有八苦。如果我们不断的把痛苦抽象化加工,就没有办法和痛苦和解,也就谈不上解决痛苦。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接纳这些痛苦,它们就会慢慢地过去。
这就是我对痛苦的思考,希望是对的,希望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