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儿子熬夜,不间歇的玩游戏,我内心的焦虑、紧张和不安,又起来了。连续两个晚上听到隔壁打游戏的叫嚷声,而无法入眠,也不禁好几番催促他放下手机,结果儿子的反感起来了,他将房门反锁起来。
痛苦即开示。当看到自己的提醒毫无效果,甚至起到了反效果,今天给自己做了一个身体疗愈,并进行了梳理。
家庭治疗的四个阶段:否认期——焦虑期——反复期——稳定恢复期。我家现在处在哪个阶段?应该是反复期。儿子虽然玩游戏的时间有增无减,但在这个阶段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现象,例如昨天洗了碗,我躺沙发上时,主动过来询问,并帮我盖上厚衣服,主动拿出大管,练习了10分钟。而且因为我的情绪稳定,母子之间很久以来没有争吵了。这次相处近20天中,有三次比较深入的聊天。
但是还没有达到稳定恢复期。为什么?因为儿子有好转,但还是有退缩,看到他不能随自己的意愿控制自己。而且,我的心理还是会进入一个“磨人”的难受感和痛苦感,自己还是时常掉入焦虑、紧张、担忧,虽然表面上在儿子面前伪装起来,但母子连心,我的这种情绪还是让儿子察觉并受到了影响。其中包括:
1.催促——晚上催促儿子睡觉,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催促他去学习。儿子昨天明确表示:“我知道自己玩游戏有点多,但是你的催促,让我感觉很不好。”可见,我的催促其实就是在传递焦虑和担忧,所以他也很敏感地接受并放大了这种负面能量。
2.讲道理——这两天借着机会,拐弯抹角地讲道理。他吃饭看手机,我以自己的感受来劝他放下手机,“玩手机多了,感觉手机是个黑洞,把自己能量吸进去了。。。。。”我还自以为很平静,可儿子很生气地说:“不要叨了,好烦啊!”
3.叹气——是的,昨晚催他不理睬,我行我素,我当时是叹了口气的。
前天儿子回来,饶有兴趣,一口气做了几个付费的测试,其中有智力测试、MBTI性格测试、心智测试和内在小孩测试。这些测试,是理解孩子的一把钥匙。智力测试中他的数理逻辑和空间智能是150分的满分,而人际交往则不到70分。MBTI的性格测试结果是INFP,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性格,甚至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需要更踏实的行动力。心智测试的分数也较低,刚好合格。他的内在小孩是缺爱的小孩。这提醒了我们在孩子早年的养育是不合格的。过去已经如此,内疚也无济于事。现在醒悟,为时不晚。
至于怎么做,首先:
1.承认自己毫无办法。是的,我毫无办法,不可能去改变儿子,也没有必要改变儿子。因为,他已经在他目前的能力范围内做得很好了,他真的尽力了,他没有做到的,不是不愿意,是暂时不能。另外,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他独特的天性,这个不能以我的意志或者是他人的要求而改变。放下我的期待和对儿女的执念,停止催促和讲道理,以及负面的形态语言。
2.每天规划自己要做的事,做好自己,专注于自己。感谢校长,很爽快地给我批了两周的假。研读完《楞严经》还有写点对《道德经》的感悟,并每天备一课。
3.继续转变认知,提升认知。看长度,看高度,成大度。所谓的母子关系,不是彼此的荣耀,而是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质量。“汝等倘若细细观察,将见万事之发生,乃如其所应当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