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若有所悟之《齐物论2》

作者: 孙岩夕隐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20:39 被阅读7次

《齐物论》是庄子著名的天人合一理论,是出了名的难读。这几天啃下来,终若有所悟。记得初读时,生涩难懂,看了无数遍的译文,也只得其义大概,感慨读《齐物论》真是一种修行。但既然上了道,修行便要继续,于是继续第四天的读书笔记。

1.齐物论难读,其一是因为其语言字词解释上的费解。即使有现代译文解读,因很多词语的来头和名义本身也都是模糊的,上下文也难通其义,看上去后人貌似读懂,也是云里雾里吧?我就是在想,在庄子后的那些年代,那么多参悟庄周的古人们,究竟读能读懂多少字义?他们不是庄子,或也错过了庄子的时代,他们多少能懂其义的?但沉下心看了一些古人对《齐物论》的解读,我觉得佩服不已。古人,总是胜今人。这倒也是《齐物论》里一句原文: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译文: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2.齐物论难读,我想不仅仅在于词句,更是在于其意在言外的思想。换句话讲,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庄子的行文和思想,是一步步推进的,很多东西,看着看着就似乎,若有所思,恍有所悟,但怎么明白的,想把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感悟结论,清晰地理顺整理出来,却还真用自己的语言道不出?我想,修行的境界未到吧?待再读上十遍八遍,可能会在某个机缘之时,终参透,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3.今日令我若有所悟的两处。

(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我彻底明白到了,生死是非,两者的对立和转换,这也正是向死而生吧。据说,庄子在其妻子离世时放声大笑,我终明了。故,才会有庄周梦蝶,那一浪漫《齐物论》结尾。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此刻,我也明了了庄子放声大笑之真正含义,何人明达至此境也?事物本身就是相通而浑一的罢。

(2)朝三暮四的出处,也处于《齐物论》。只是本义与我们现代所谓“不专一”含义,已大相径庭。(顺便说一句,成语大相径庭成语也是出自庄子,《逍遥游》篇)。朝三暮四原来是指-狙公赋芋,就是养猴人喂猴,早吃三个晚吃四个,猴怒,而改成“朝四暮三”,猴悦的故事。原来如此啊,我一直以为是现代人讲的笑话呢。

朝三暮四,也让我们明白了因为可以看到事物相通而浑一,则更懂了“圣人和知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的真正含义。(译文:古代圣人能将是与非一统起来,则会悠悠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也正因此,而可逍遥与天地之间。我似乎懂了----故,惟有读懂齐物论,方更懂鹏程之路

相关文章

  • D4-若有所悟之《齐物论2》

    《齐物论》是庄子著名的天人合一理论,是出了名的难读。这几天啃下来,终若有所悟。记得初读时,生涩难懂,看了无数遍的译...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回归初心,汲取阳明心学的无穷力量

    近月习读《传习录》,似有所悟,然提笔又无从着落,自思尚未领会先生之说,可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我之于你,何如?

    耗两日,无休无眠,尽览《陈情令》风采,心有所感,悟之一二。 恶之象,人皆唾之;恶之源,时被略之。人之初,若白纸,风...

  • 心有所悟(2)

    我们都曾是一只受伤的鸟,折断了翅膀,依旧在雨中飞翔。 每个人都有他的痛苦,迷茫,无助,受伤。但又都不轻易说,白天与...

  • 心有所悟2

    文/星河流云 女:“若我们可以重新来过……” 男:“若我不曾遇见过你,该有多好。” 如此的对答,对于后者该...

  • 陪你早起悦读ll青榆山人:道德经(十三)

    齐帆齐微课 〈原著〉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 从宠辱若惊到宠辱不惊

    齐帆齐微课 (8) 老子《道德经》中讲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 2020-08-09

    阴, 行而有所悟,悟而有所道,有道而有所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4-若有所悟之《齐物论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wj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