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需要找到书籍之间的共同点,所谓的共同点是说它们是否结构和知识逻辑都是相同的;需要通过累积阅读和重复画出思维导图,重新构造出文章的总体脉络及所论述的事实。当大脑不断的建立起神经元连接和知识间交叉时,遇到任何话题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调动知识库里的知识素材,然后将素材串联起来,进一步地论证主题。
《读懂一本书》中提及最多的便是讲书,讲书能将阅读积累的素材和思维导图,通过讲诉的过程不断进行连接和练习,让知识和学习形成一个闭环,当你能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从一本书联想到另外一本书,联系到我们生活中案例,那便是把书给读活了。而讲书需要几个方法来培训自己:
1.培养正确的腹部发声法和时间、节奏的掌控力,并且要通过多讲来克服“脱敏”;
2.多看多听幽默的片子,记下好玩高级的段子形成自己的幽默素材库来培养幽默感,有时候自嘲、反省和善意的讽刺也是一种好的幽默方式,但是幽默也要把握分寸,伤害或者贬低他人则是糟糕的幽默;
3.需要归纳总结并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
读书需要累积的过程,当你了解足够多的背景知识,能够自发将他们联系起来时,再去吸收新东西时会很轻松。阅读需要深度思考,需要走出舒适区进行主动阅读,阅读过程中需要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1.能否理解这本书的含义?
2.能否用自己语言清晰的表达书中的含义和论点?
3.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别人无障碍理解内容并能进行二次传播。带着问题去阅读,只有能够说服自己才能够说服别人。读书本质就是要真正了解内容并内化的过程。
讲书需要具备下列五种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即要明白前提、假设、论点、论据,了解演绎法和归纳法;
2.拥有大局观,即了解并能清晰的梳理出书的框架,需要分析出书的框架: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使命是什么?怎么论证这个使命?它提出了什么假设?它如何验证这个假设?它推理的过程是什么?如何获得证据?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对我们有何意义?
3.简洁、幽默、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能力。
4.同理心,就是能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5.爱的能力,即对社会、对听众的善意和爱。除了这五种能力之外樊登老师还总结出,讲书还需要有“将然”的心来对待自己的能力不足,讲书要有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这需要一个过程,随时间推移,人的能力都是在变化的,都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观众,用“将然”的态度坚持讲,坚持做下去,观众自然会慢慢出现,要有一颗不断获取知识和突破认知、突破自己的心态。形成自己特色,并把自己变成具有一点突出其他不弱的瑞士军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