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课堂上,总喜欢叫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课堂活跃度,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保证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但最近在课堂上,我会刻意叫一些不喜欢举手,表达不是那么流畅的孩子。即使他们暂时回答不出来,我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轻易“放过”他们——直接让他们坐下。而是先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他们继续思考,等组织好语言接着表达……同时,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用词不当,表述不完整等,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点评,而是点评之后,让学生再重新表达一遍。
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不像之前那样流畅、活跃,会出现冷场、停顿、教学目标完不成等现象和问题。但我更喜欢这样的课堂形式,也觉得这样做更有意义。一方面,课堂不只是老师和几个活跃同学的课堂,而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越是羞于表达或表达不流畅的同学,才要给予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让他们练习;另外与其赶场式的完成数个学习目标,倒不如在一堂课上把一个学习目标弄懂弄透。
课下我找班里平时不善于当众表达的同学聊天,问他们我在课堂上非要他们表达观点,以及他们从不愿开口到最终开口的心理感受。从紧张、不安到说出之后的如释重负。他们的回答真实而诚恳。“那下次愿不愿意主动站起来?”我问一个女生,她羞涩地低下头,有些迟疑地摇了摇头。对于这个回答,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或者失望,因为我知道,成长和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作为老师,我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展示的机会,不断地鼓励,然后,等待他们的蜕变!
高中学政治,印象特别深的一点是:量产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生质变,所以我相信,日积月累的小进步,小改变,最终会促成质的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