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的源泉
童年对阿婆的影响,使她的每一个故事里,不由自主流露出了淡淡的温情和希望。阿婆最喜欢淡紫色,这一点,我和阿婆一样。
阿婆的童年幸福快乐,而且宁静。阿婆的父母伉俪情深,“也是一对称职的家长”,这是最令人欣喜的。
她钟爱的家,是英国的阿什菲尔德,一栋被赐福过的十分普通的别墅。阿婆几乎一生都和阿什菲尔德有着关联,虽然居住在阿什菲尔徳的日子时断时续。对于阿婆来说它的重要是因为里面有她和父母、哥哥、姐姐的共同回忆。
她令人艳羡的童年,就从这里开始。
阿婆的情感,自小在和谐又充满个性的家庭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她对奶妈的爱和依恋,她对厨娘简的敬畏,她对家人的爱和对哥哥的矛盾情感(在害怕哥哥的同时特别喜欢跟着哥哥),一直都是由她自己掌控的。
一个孩子,能得以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是他们一生中最踏实的幸福,也将成为他们今后穿行于荆棘丛中的强大的精神支撑。父亲的随和(这是阿婆最为欣赏的)与质朴慈爱,母亲超强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对阿婆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她一直认为,父亲虽然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那么勤奋,生性还懒散,因自己的极具幽默和开朗温良惹人喜爱,令人难忘。母亲“神秘莫测,引人注目”,思维跳跃,缺乏幽默,然而“她一开口,别人都会肃然听命”。
不以成龙成凤为目的的教育,显然能使一个人懂得如何快乐才是人生的命题,因而更懂得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二)生活的突变
阳光灿烂的童年,终于在阿婆十一岁的时候,蒙上了乌云,阿婆的父亲病逝了!
不善理财和经商的父亲,没能保住祖父留下的巨额财产,内心是悒郁的。加之肺病的侵扰,父亲最终没能坚持与病魔抗争,离开了人世。作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基石,父亲的离去无疑使阿婆迅速跨入了现实世界,告别了她无忧无虑的儿童王国。
出于实际需求的考虑,理智的母亲本意要出售阿什菲尔德,换一所易于打理并且小一点的房子,但是在三个子女的强烈反对下(哥哥蒙蒂已经参军,从印度来信表示“抗议”),保留了阿什菲尔德。
阿什菲尔德对于阿婆而言,是她一生记忆宝藏的归宿,尤其是失去父亲以后,这里到处都是父亲的味道,到处都是父亲的印记,阿婆的根基只能是在阿什菲尔德。念旧无所谓好坏,在不断重温美好回忆的同时,念旧也给阿婆“带来不少烦恼、忧愁、负担和难题—对于你所爱的事物,当然必须付出代价。”
父亲去世的次年九月,阿婆的姐姐玛吉出嫁了。由于在居丧期间,没有盛大的婚宴,但是在阿什菲尔德举办了喜宴,阿婆担任了她亲爱姐姐的首席伴娘。
父亲和姐姐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这个家庭,阿婆生命中的第二个阶段就这样出现了。
(三)艺术的感染
在西方国家,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家庭对于孩子的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常常是全家人一起参与艺术活动。
阿婆自幼受母亲和姨婆的影响,音乐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她喜欢唱歌和弹奏钢琴,喜欢戏剧,这些也得益于童年时期在家里和保姆玛丽一起为父母表演各种神话故事,而父母热情地捧场,使得阿婆过足了戏瘾,即使她们的表演实际上是很拙劣的,但是父母亲却积极配合,从未流露不耐和厌烦。中国家庭里,恰恰缺少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认可与鼓励,说到底,父母和孩子不是平等的地位,骨子里始终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阿婆的母亲在教育上堪称高手。她给阿婆换了好几所学校,关注的只是阿婆在学校里能否获得有益于阿婆的东西,十分在意艺术课程对阿婆的影响。阿婆学过声乐,学过钢琴,学过戏剧,对了,她在母亲的主张下,和法国保姆玛丽一起,还学会了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语法知 识欠缺)。如果当年她伟大的母亲没有突发奇想改变送孩子去顶级寄宿制学校的念头(阿婆的哥哥和姐姐均就读于英国顶级寄宿学校),那么阿婆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恐怕不会得到极大的释放。谁能想象得到,阿婆是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虽然,别人的人生不可以复制,但是,未来会怎样,答案就在你的心里,方向就在你的脚下。
如果没有对艺术的热爱,阿婆的作品就会失去不少生活魅力。无疑,阿婆后来的艺术鉴赏力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作品里展现得十分精彩。
阿婆也有自己的软肋,她非常不适合在大众面前表演,诸多事件证明,阿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具备在任何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资质”。看来,她更适合安静地、自由自在地创作一部又一部侦探小说
(四)命运的馈赠
勇敢和勤勉是美德,比起“坚强”和“含辛茹苦”更包含着积极的态度。阿婆的一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凭借着勇敢勤勉这两样法宝,使得艰苦和困难不得不屡屡妥协。
第一次婚姻始于1912年,第一任丈夫是阿尔奇,一位空军上校,后退役从事金融工作。他们的结合从自传里能感觉到和年轻人的冲动有关。不过,谁在青春洋溢的年华里没有过冲动呢?在生下女儿罗莎琳德后,阿婆的母亲去世,阿婆仍旧沉浸在悲痛之中,放弃了跟随阿尔奇前往西班牙,之后又将阿尔奇独自留在伦敦,致使阿尔奇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很快便另有所爱,这段婚姻随之结束。婚姻生活也有过快乐的音符,此间,阿婆尝试创作侦探小说,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几经波折,终于面世,反响很不错。阿婆引以为傲的第一次世界环游之旅也是和阿尔奇一起经历的。阿尔奇的好处是他在第一次婚姻结束之际,离开得很彻底,避免让阿婆徒留幻想。
感谢上苍,在第一次婚姻中赐予了阿婆一个意志坚定、聪敏过人的女儿,从小这个女儿的洞察力就相当不错,脾气火爆,却是很有趣的孩子,直到成年,个性从未改变。
与考古学家伍利夫妇的结识和交好,为阿婆的人生开辟了新的天地。不但遇到了心心相印的马克斯,而且文学创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你向往的和喜欢的,并坚持下去,最终会引领你走向幸福和快乐。
这对伉俪在此后的共同生活中,和许多相爱幸福的夫妻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他们的期望和追求都是相似的,而且能为对方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帮助和支持。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间的考古生活为克里斯蒂之后的小说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才有了世界经典《尼罗河上的惨案》。第十七集《古墓谜案》再次涉及了考古的众多知识,令人感叹阿婆对于考古学的热情与喜爱。
现实生活中,马克斯倾向于万物真实,阿婆则更喜欢打动人心。后来成为考古学者的马克斯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著作《尼姆鲁德及其遗址》,倾注了十年的心力。阿婆对丈夫马克斯的欣赏和爱慕是很直接的,她说自己“很浅薄”,而马克斯“却是阳春白雪”。相互扶持与欣赏是他们良好婚姻的重要法宝,如若过多依赖于对方的照顾,那么无疑是令人沮丧和无措的。
(五)心灵的归属
生活总是顽皮的,你想出太阳,它偏要下雨,你渴望看雪,它却向你敞开温暖的怀抱。可是,如果一切都尽在自己的预想中,那么这样的人生只会令人无精打采,甚至感到绝望。
童年以及少年时的经历,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读过阿婆的自传,所以就明白阿婆的侦探小说吸引我的正是在一桩桩罪恶背后,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淡淡的温情。童年和少女时期,仅仅是父母之爱,就足以令阿婆终身受益。还有她的姐姐以及姐夫詹姆斯,在阿婆屡次有难的时候,都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自幼被爱意包围的阿婆,第一次婚姻带给她的至暗打击,并没有促使她变身为遭遇婚姻失败便怨气满腹的人,这样她才会遇到了马克斯。幸运的是,马克斯仍然以爱来帮助她脱离阴影,步入正轨。顺从并不是爱,阿婆不需要一个俯首听命的仆从,马克斯不仅爱她,而且还能读懂她的内心。他们的交流始终能保持在一个高度和维度。
有了这一切,阿婆的侦探小说,实际上也是伦理道德小说,也是情感小说,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她不只是带着读者去探寻真凶,她在意的是,在探寻的过程中,每一位读者能否对生活,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能洞悉人性。人性,其实是一切结果产生的重要因素。
阿婆的每一次寻凶之旅,我倒以为也是我的心灵之旅。
阿婆不是一个美艳的女人,也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女人,她尽情体验生活,沉浸在生活中的同时,也观察着生活。她忠实于自己的本性,即便遭受了生活的打击,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哪怕是笨拙,也要爱着值得去爱的所有。当然,阿婆极为聪慧,这一点毋庸置疑。时至今日,我依旧以为聪慧是一项美德。
在此还要说一下阿婆的姐姐玛吉,她活泼可爱,极富爱心,对阿婆和阿婆的家庭给予了无私的关爱。玛吉个性坚韧,曾一个人负责婚后自己家中十四个房间的打扫和整理工作,忙碌的她,就像一台永远电力十足的发电机。勤勉是值得赞颂的,阿婆也和姐姐一样,对生活和工作没有丝毫的怠慢。
阿婆经历过的岁月,终究保护了她的本真。与残酷的时光巧妙抗衡之后,她一定窃喜于对自己心灵花园的守护。尽一生的心力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精神魅力,征服了文学世界。
没有人可以轻易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选择了,就要毫不在意其中会与之伴随的痛苦,并坚定自己的选择,心无旁骛且心甘情愿的直到世界的尽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