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这个人,《史记》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是史官,时任守藏史,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有机会读到很多我们今天读不到的书,他经历了我们不曾见过的春秋晚期,深谙周礼,对“周之衰”深深地失望,结合个人亲身的经历与痛彻的思考,才有“出关”这个类似行为艺术的举动。
《史记》记载: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这段话是讲孔子向老子请教“礼”是什么,老子劝说孔子要去掉身上的骄气与多余的欲望,其实是旁敲侧击让孔子明白在乱世到处推行“仁义礼”是没有用处的,这反而可能使自己因言获罪,伤身害性。孔子离开后对弟子说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走,但都可以被捕猎到,老子则像龙,龙能上能下,能显能藏,充满变化,是不会被捕猎到的。
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了相似的故事,说老子劝说孔子:“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同样,老子劝孔子要“无己”,不要自以为是地到处推行自己的思想,不是他的思想不好,而是这样的思想不会被统治者接受,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