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曾有研究,痛苦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是慢慢消减。记忆经常被情感“篡改”,我们记住了过去的美好的瞬间,也容易忘记曾经的痛苦挣扎。
回忆过去,美好的成分总是大于糟糕的成分,儿时看过的动画片,至今记忆犹新,《舒克贝塔》《大闹天宫》《黑猫警长》《海尔兄弟》《三眼神童》《灌篮高手》《七龙珠》……光听到这些动画的主题曲,就让我们心潮澎湃,这些经典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每当想起,总是感慨万千,时间都去哪了?
《新葫芦兄弟》被360度吐槽
如今,随着IP概念的流行,童年时代的动画片再度复活,迎来了新的“春天”,翻拍、新版闯入我们的视线,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抱着对童年的怀念和未来的期许,观看这些新时期的动画片,得到的却是对童年记忆的摧残,俗称毁童年。
7月11日,新版葫芦兄弟(又名葫芦娃)上线,这部承载80后和90后童年记忆的《新葫芦兄弟》一经播出,引来四面八方的吐槽,媒体对新葫芦兄弟要拍260集(有传闻要拍520集)感到诧异,观众则是对动画片展开360度无死角“围剿”。
新版的剧情在开篇复活了经典葫芦娃里面的爷爷和穿山甲(新版不叫穿山甲,而叫震山甲,穿山甲的后代),并加入了金翅雕作为邪恶势力的BOSS,故事一开始便是金翅雕把压在葫芦山下的蛇精和蝎子精释放了出来,由此展开了葫芦娃对抗邪恶势力的故事。
葫芦娃的脸型从凌厉变得呆萌,尽管“萌”了不少,但儿时看过原版动画的观众并不买账,纷纷吐槽葫芦娃开始走网红大眼路线了,从先前的英气十足的少年变成了蠢梦的“大头儿子”。
爷爷也被赋予了土地公公的能力,get到了瞬移技能,说话相当唠叨,尽管媒体报道说葫芦娃有260集,集数是经典版的20倍,但观众认为新版每集11分钟,去掉片头和片尾,没剩下多少内容,每集看似短小精悍,迎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碎片化趋势,然而却强行拉长故事,叙述的更加详细,造成节奏缓慢,这种套路让观众觉得这种就像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套路。
当我们再次观看经典的葫芦娃,尽管只有13集(续集有葫芦小金刚),每集只有9分钟,但是这13个9分钟构成了我们对童年的怀恋。
很明显,新版本的葫芦兄弟并不是拍给80后和90后看的,我们一味的吐槽,无非是拒绝让新版毁掉记忆中的经典形象,因为那是我们快乐的童年,那是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
除了剧情、人物造型和集数太多遭到吐槽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跟着躺枪。
《新葫芦兄弟》透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声誉
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实的压力让我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保存在脑海里的那些经典动画,成为我们对童年的记忆的一部分,然而新版的形象和记忆中的感觉并不一致,这成为一部分人口中“毁童年”系列。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个曾经推出《大闹天宫》《宝莲灯》《舒克和贝塔》等经典国产动画的制片厂,已经陷入了落寞,唯有手中所谓的IP被资本虎视眈眈,此前的新版黑猫警长推出后,要画面没画面,要故事没故事,成为一款贩卖情怀的商品,这次推出新版葫芦兄弟,让我们再次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透支老前辈们迎来的声誉。
在宣传新版葫芦兄弟时候,片方请来了葫芦娃经典版的导演之一周克勤,他提到,之所以采用动画的形式而不是剪纸片的制作方式,在于剪纸片从皮影戏借鉴而来,有着很强的工艺性,各个环节都有这较高的制作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剪纸片慢慢走向了没落。
然而,即使剪纸片没落,采用了动画的形式,新版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五毛”特效,问起原因,竟因资金不足,如果真的资金不足,那情有可原,但是,凭借我们观看国产动画多年的经验,就算资金充足,真能做到让观众满意吗?
想想《雷锋的故事》,想想《戚继光英雄传》,观众对国产动漫的信心早已被这些动漫撕碎。当《大声归来》出现后,我们对国产动漫产生了希望,以为《大圣归来》将是国产动画的标杆,殊不知,动漫公司的制作并不以该片为标准,更多的是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些依然出现在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为标准,而新版葫芦娃,似乎学会了这两部动漫的套路,继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下限。
尽管我们对《新版葫芦兄弟》充满不满与吐槽,有一点值得肯定,节奏拖沓的新版葫芦娃在刻画每个葫芦娃的时候着墨颇多,每个葫芦娃的性格表现得更加鲜明,性格塑造人物,性格的饱满能够让剧情充满张力,只是对于经验并不丰富的制作方来说,对故事的掌控能力太弱了。
中国人讲故事的能力一向偏弱,前一阵热议的《大鱼海棠》,画面、音乐让人满意,却因为剧情的烂俗引来多了更多人的差评,贩卖情怀没错,但是在贩卖情怀的同时,先把故事打磨好,给观众呈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反思IP:没有经典是不能被消费的
观众并不讨厌改编,也不反对传承经典,只要像《大圣归来》一样,把故事讲好就行了,即使改变孙悟空的形象,不改变孙悟空身上的那股精神,即使故事有些瑕疵,汪峰的音乐作为插曲有些突兀,我们依然可以接受,中国人对待真诚的作品总是报以宽容之心。
我们讨厌的是,打着情怀的牌,没有一点诚意,充满各种套路,想方设法让观众掏腰包。
葫芦娃这个30年前的经典IP,被慢慢“开发”出来,其IP价值很快被慢慢榨干,我们可能会看到葫芦娃真人电影,新版葫芦娃漫画,葫芦娃剧场版电影,葫芦娃周边,以及葫芦娃游戏。
不可否认,经典IP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抛开动画,看一下国内手机游戏的排行榜,众多经典的IP排在靠前的位置,不管好玩不好玩,先套上IP的外皮再说,知名度和曝光度有了,只要游戏质量没有严重的错误,基本都能捞取一波。
在当下充满套路的环境里,开发者隐藏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虽然有制作者殚精竭虑,光芒被市场资本掩盖。经典容易获得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关注,问题是,经典的东西拿出来被消费,我们一次次为情怀买单,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葫芦娃手游:套着葫芦娃外皮的商品
新版葫芦兄弟的播出,为葫芦娃手游带了一波节奏,跟着这波节奏,葫芦娃手游冲进了付费榜前十,目前排在第六(2016年7月19日),中国很多玩家只看情怀和榜单,不看质量和内涵,游戏厂商只要把游戏的包装形式玩好了,那就算成功了。
葫芦娃手游是一款套着葫芦娃外皮的标准化商品,没错,它更像是一款商品而不是游戏。它具备国产游戏应有的玩法,该采用养成、数值成长的玩法,闯关、强化、种菜、摇钱树、充值活动……这些熟悉的内容已经成为国产游戏类型化的标准配置,散发着国产游戏熟悉的味道,换言之,把培养葫芦娃换成舒克和贝塔、西游记人物、宝莲灯人物、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不会对游戏造成任何影响。
正如葫芦娃一样,许多小说、动漫、影视的版权已经被游戏公司收购了,这些所谓的IP成为厂商圈钱的工具,游戏制作人口口声声对我们谈情怀和游戏梦想,却不去想着如何创新游戏玩法。
当游戏厂商一位的依赖情怀而不是游戏性的时候,只会让游戏研发者变得急功近利,能力退化,当前的排行榜已经出现这种迹象,一大批毫无诚意的情怀游戏霸占游戏市场,现阶段游戏的核心玩法就那么几大类,鲜有创新,这些所谓的情怀游戏复刻核心玩法,找美术换皮,再换个UI便匆忙上线,年轻的美工想创新,却被上司强行要求抄袭,在小的游戏公司,美工不是搞原创的,而是用来赚钱的,加上政府新近出台的手游审查,玩家的审美和游戏的玩法被一刀切,唯有情怀,成为渗透玩家的最强手段。
如果游戏厂商继续这么玩下去,迟早会把自己玩死,有情怀的优秀作品离不开游戏制作人多年的努力,急功近利的赚钱,全面向经典IP和情怀靠拢,透支的是未来国产游戏的口碑,而替他们买单的是下一代的游戏人。
经典的东西商业化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诚意让位于套路,一次次的让用户买单,一次次的让用户失望,我们并不否认情怀,而是全面依赖情怀,如果这样,不管是国产动漫还是游戏,迟早要完。
首发爱玩
游戏神吐槽(公众号:jjyynews)
发现好游戏,play differen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