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软件,只有14M,安装成功数据量也就190G,软件最新版本号是0.16.0 (说明还没有正式版,这只是一个beta),创始人早在数年之前就消失了,各国政府、央行、各行各业一边声讨、一边呵护,目前市值已达1800亿美刀,最高峰达到过4000亿美刀,请问,这个软件未来的价值大不大?
一、区块链行业的趋势和痛点
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再到柚子,很多人将其发展历程定义为区块链1.0、区块链2.0、区块链3.0,行业处于早期,落地应用还未普及,可以说几乎没有稳定且普及性的应用,当然,炒币除外。应此,这样粗略地定义显得有点儿着急,也不符合逻辑,这种说法除了吸引眼球,鼓吹炒币,并没有实质意义。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技术愿景和理念上,其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协作、社群、信用社会的基石,是更好、更快、更有效实现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基层链接,但目前,如何实现公有链的顶层设计、性能提升、智能合约的有效执行、数字资产上链、价值传递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这需要政策、时间、技术、资本的协调配合才能逐步打破壁垒。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伪概念,披着区块链的外衣,蹭热点、狂圈钱,包括很多号称牛叉的公有链项目。中心与去中心、效率与公平、长远与当下,公链项目虽火,但实现长远发展的确不易,作为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
二、公有链项目的关注点
区块链的真实进度与当下的火热其实并不成正比,存在很大的泡沫,但正是泡沫让资本、人才、政策等开始投向区块链行业,这将极大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前面讲过了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核心是提示作为数字资产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应该了解行业的真实现状,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
公有链>联盟链(外包服务商,价值有限)>私有链(几乎无价值)
区块链的弱中心、社群网络的运营模式需要激励才能得以实现,应此通证、激励是区块链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联盟链未来几乎没有特别大的价值,更多的是一个外包服务商的角色,至于私有链,对于投资者而言,价值为零。
底层公有链项目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创始人团队和投资人;
2、 共识机制是否对已有的架构有一个结构性的提升,而非简单的POW和POS等的照搬照抄;
3、 经济模型是否逻辑清晰;
4、 技术实现是否有难度;
5、 面向开发者的设计(好的公链是更友好地面向开发者,帮助开发项目更好落地,体验更好、效率更高);
6、 节点的分散程度(中心化与效率的平衡);
7、 社区生态(开源系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社区生态决定了技术的汇集);
垂直领域的公有链除了上述需要综合考虑之外,开发者对于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是必须的,这可以从其背景和履历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参加线下的meetup或是一些峰会等对于这个人和团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这里说明一下底层公链和垂直公链的区别。例如,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的最底层,是基于TCP/IP这样的传输协议而构建起来的,这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底层公链的作用。而垂直公链则更类似于淘宝的系统,如果淘宝把自己的系统开源,任何人都可以用这套系统开发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三、数字货币的投资框架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网络效应是数字货币的核心竞争优势,负责解释长期大趋势,核心是跟踪网络统计,地址数,交易数;情绪周期解释中期的情绪性波动,提供择时机遇;时间演化解释微观的进步和创新扩散。
网络效应:即使用该网络的人越多,网络的内在价值就越大,学名:需求侧规模经济,指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对其他用户的价值的影响。如果产品或服务存在网络效应,则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将主要取决于有多少用户使用它,如果你发现一样东西具有很好的网络效应,你就应该像疯狗一样,扑上去死死咬住,再也不要松口。
开篇所讲,之所以比特币这么一个beta版本的“残次品”能在十年之间产生如此之大的规模效应,核心在于三点:信任、激励和共识。同时,比特币存在认知可扩散的稀缺性,并因为以上三点产生了内生价值。比特币的网络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其在自组织的情况下得以不断发展。这种自带信任、激励和共识的价值网络效应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由于比特币网络结构复杂,参与者众多,包含了开发者、旷工、用户、商户、黑客、交易所、投资者等多种参与者,系统又有货币、交易、投资、软件等多重属性,因此呈现出了多个细分的网络效应机制。
这个自组织系统大致包含了以下网络效应:
1、安全网络效应;2、支付系统的网络效应;3、开发者网络效应;4、旷工的网络效应;5、新闻媒体的网络效应;6、规模稳定和市场深度的网络效应等等。
社交网络,例如Facebook、微信等等的月活数是线性增长的,数字货币的独立地址数、交易数等等则是指数增长的。网络效应常跟梅特卡夫定律相关联,梅特卡夫定律与摩尔定律类似:“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如果说社交网络用户数是线性增长,价值是指数型增长;那么比特币、以太网等网络的价值则应该是超指数型增长。而判断一个网络价值的泡沫则是:网络价值开始大幅偏离用户数的增长,或其他能提升客户价值的进展。
数字货币网络: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
传统社交网络: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 数字货币投资逻辑框架(韭菜杭出品)情绪效应: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最现实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待币市变化的态度。聪明的投资者:要有耐心、要有约束、并渴望学习;此外,还必须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自我反思。格雷厄姆解释说:这种智慧与其说是表现在智力方面,倒不如说是表现在性格方面。
先来说说在币市的情绪波动经历:
价格上涨时的情绪:
币价上涨的时候,肾上腺素加速分泌,心情大多乐观、兴奋,然后就自我满足了,看看账面上的资产增加,自尊和金钱同时得到了满足,有一种飘在空中的感觉,身轻如燕。
虽然只是面对着屏幕,但内心和几十万年前祖先们扛着一头野猪哼着小曲走回村落的感觉完全一样,我们知道自己判断正确,并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英明神武和高超的投资水平。甚至开始沾沾自喜,认为还会上涨。我们持续盯着屏幕,也会有下跌,但那不重要,那是偶尔现象,一定还会继续上涨,不经意间,我们会选择性地忽视负面信息,放大利好消息。随着价格上涨,内心的目标价一步步调高。开始后悔买的太少,不然就能赚得更多,也许应该乘胜追击,买入更多,激进的甚至会考虑加杠杆。
上涨也会改变我们的认知,币价上涨迫使我们调整认知,建立新的认识,以解释当前的走势,解释与原有认知产生的冲突。
价格下跌时的情绪:
币价下跌时,眼睁睁看着账面盈利变为亏损,人们的心情多数五味杂谈,是抑郁、恐惧、紧张和后悔,神经系统引导肾上腺释放荷尔蒙,进而导致内组织释放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增加出汗和唾液分泌,皮肤温度降低。抑郁是因为感觉自己判断失误,被市场惩罚,导致财富损失,恐惧是因为币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导致亏损加大,恐惧和害怕导致身体暂时被“冻住”,全身僵硬,无法采取行动,因为已经丧失了行动的勇气。甚至会产生侥幸心里,以为下跌只是暂时的,总会涨回来的,可能错失最佳的止损时机。当然,我们也会时刻准备着是不是需要采取行动逃离当前的困境。至于后悔,当然是抱怨自己之前还在盈利或是亏损的时候没能及时卖出。
币价下跌,同样会改变认知。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了,开始反思,寻找各种负面因素来解释下跌,有时负面因素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却并不那么明显,无论如何,总会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市场确实要跌了,一旦说服了自己,就会采取行动,减仓甚至是清仓,这又会加剧下跌趋势,同时,那些转变观点看空的人,也会更加确信自己站在正确的一面,随着市场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人们挖掘或是炮制负面信息,扭转自己的观点。这时利好信息往往会被选择性的忽视。
以上就是币价涨跌时的常规心态,数字货币确实锻炼人的心智啊!数字货币市场目前的涨跌还是以政策和炒消息、炒概念为主,情绪的涨跌往往有助于投资者择时投资,前提是做好一个项目的相关了解。情绪的高点和低点往往都是价值偏离最大时候,可以利用情绪周期高抛低吸。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意义,即当价格大幅下跌后,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反之亦然。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投资者最好忘记币市的存在,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社区生态的建设和时间节点进度等,老韭菜们被反复切割多次后,大多开始佛系炒币,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盯盘让身心俱疲,不如转向价值投资,少决策,多学习。当然,炒币的大部分不仅是韭菜更是屌丝,屌丝和韭菜想在这么残酷的市场中走出独立行情,学习学习再学习吧!
时间演化:考察项目、聚焦网络价值(关注社区建设和开源编码更新速度等)、控制情绪、好好学习。
借用格雷厄姆的话说:“投资活动并非要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而是要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好自己。投资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所赚取的钱比一般人要多,而在于所赚取的钱足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衡量自己的投资是否成功的最好办法,不是看你是否胜过了市场,而是看你是否拥有一个有可能使自己达到的财务计划的行为规范。最重要的不在于你比他人提前到到达重点,而在于确保自己能够到达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