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全评报
浅谈管理之道

浅谈管理之道

作者: 牧野俊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6:58 被阅读402次

鸣琴百里有仁声,赏罚休从喜怒行。

不知大伙是否听过或看过"鸣琴而治"典故?鸣琴而治"出自《吕氏春秋·察贤》:“雪霜雨露时,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肆父也治理得很好。

一个只是在堂上弹弹琴,轻轻松松就将一个地方治理的很好。一个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也将一个地方治理的好。同样是治理,有人轻轻松松就能办到,有人却要劳心劳力才能办到,同样是治理为何这般?

宓子说了“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意思是说,我的治理之道在于用人,而你的治理之道在于用力,凡事亲力亲为故而累之。

看过«三国演义»的大概都会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五次北伐皆亲之上阵,终因长期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作为一国丞相本应坐于后阵运筹帷幄,却屡屡挂帅出征。以致后方无人监督治理乱起,后主不管国事整日沉迷玩乐,手下能人又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其死后不久,蜀国亡。

让我们再来看看汉太祖刘邦,一位山野村夫,没有项羽的好出身与好身手,不会打仗,也不懂后勤,更不懂战略运筹,却成就一番皇图霸业,为何?因为他懂用人,运筹帷幄有张良,打仗有韩信,后勤管理有萧何等,每个职位与事都有人去做,而他只要坚定战略意图就行,他才是管理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所认知的管理不是真的管理。真正的管理不是简简单单管事与管人,而是为组织或企业设计一个贴合其发展的系统,让职工或成员各司其职,让组织或企业有序运转发展,而作为管理者只需设计与维护所在系统的职责。

读过«道德经»的,一定知道里面有一条重要思想——无为而治。何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不为,也不是无所为,而是有针对性的有所为。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应该你去做,什么事应该让别人去完成;明白你处在什么位置,应该做什么,谁在哪个位置该有何担当,这些很重要。

同时,在日常事务管理中,赏罚要分明。赏罚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不可因个人喜怒而任意为之,按规定来,照章办事,这样才能让人信服,组织与企业才能良序发展,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

相关文章

  • 浅谈管理之道

    鸣琴百里有仁声,赏罚休从喜怒行。 不知大伙是否听过或看过"鸣琴而治"典故?鸣琴而治"出自《吕氏春秋·察贤》:“雪霜...

  • 浅谈学习之道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进步,不自欺地直面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是判断方法,对于一切学...

  • 浅谈演说之道

    演说,是方便说法;往深讲,是红尘智慧。 演说天地大,绝非外行人所随意轻薄的尽为嘴皮子; 自古演说之道,皆须在心地上...

  • 浅谈师之道

    有一个小女孩,十分精明。我这样说她,是因为她虽然只有十来岁,却对很多事都能理解,大人说的话,她耳朵扫到就知道该怎么...

  • 浅谈学习之道

    6.7的课程,趁等待提测的时候听完,针对这次老徐的分享,其实挺有感触的。尤其是学习这块,自己目前也在努力...

  • 浅谈教育之道

    最近听了“中国最牛愤青教授”,浙江大学校长郑强关于教育问题的讲座,结合自身二十余年来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 浅谈“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先从这几个字来解释一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词的概念的,只有字的概念,所以从说文解字开始,先...

  • 浅谈经商之道

    首先我要表明一下,我不是商人,我一介草夫,我父母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写这篇文章,不过因为我每次开启吃货模式的时...

  • 浅谈学习之道

    最近看了不少学习类书籍,总结发现了一些规律,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给你提供一点帮助。 我们多数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直接将...

  • 浅谈求生之道

    忍人所不能,能人所不能, 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之间就是生存法则,如能做到忍人所不能,能人所不能,生存空间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管理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e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