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百里有仁声,赏罚休从喜怒行。
不知大伙是否听过或看过"鸣琴而治"典故?鸣琴而治"出自《吕氏春秋·察贤》:“雪霜雨露时,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肆父也治理得很好。
一个只是在堂上弹弹琴,轻轻松松就将一个地方治理的很好。一个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也将一个地方治理的好。同样是治理,有人轻轻松松就能办到,有人却要劳心劳力才能办到,同样是治理为何这般?
宓子说了“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意思是说,我的治理之道在于用人,而你的治理之道在于用力,凡事亲力亲为故而累之。
看过«三国演义»的大概都会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五次北伐皆亲之上阵,终因长期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作为一国丞相本应坐于后阵运筹帷幄,却屡屡挂帅出征。以致后方无人监督治理乱起,后主不管国事整日沉迷玩乐,手下能人又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其死后不久,蜀国亡。
让我们再来看看汉太祖刘邦,一位山野村夫,没有项羽的好出身与好身手,不会打仗,也不懂后勤,更不懂战略运筹,却成就一番皇图霸业,为何?因为他懂用人,运筹帷幄有张良,打仗有韩信,后勤管理有萧何等,每个职位与事都有人去做,而他只要坚定战略意图就行,他才是管理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所认知的管理不是真的管理。真正的管理不是简简单单管事与管人,而是为组织或企业设计一个贴合其发展的系统,让职工或成员各司其职,让组织或企业有序运转发展,而作为管理者只需设计与维护所在系统的职责。
读过«道德经»的,一定知道里面有一条重要思想——无为而治。何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不为,也不是无所为,而是有针对性的有所为。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应该你去做,什么事应该让别人去完成;明白你处在什么位置,应该做什么,谁在哪个位置该有何担当,这些很重要。
同时,在日常事务管理中,赏罚要分明。赏罚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不可因个人喜怒而任意为之,按规定来,照章办事,这样才能让人信服,组织与企业才能良序发展,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