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黎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都令一大波的父母感到“压力山大”,追求孩子的好成绩的共识变得越来越牢固。父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辅导孩子尚且感到很大压力,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又迫不得已通过其他方式给孩子辅导,经济压力十分大。
其实,一味追求孩子好成绩的共识是危险的,因为孩子好成绩的培养,除了孩子天生的智力因素,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剥夺孩子个性的基础上。童年往往是培养个性最好的时光,放眼绝大多数成功人士或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的最成功的地方都是在童年就得到启蒙。
大家都追求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选择性地忽视孩子的其他天赋和才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群众都像是一个模子里打出来的情况,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来说,成就的“大师”将会越来越少,真不是好事。
笔者回顾自己接受的小学教育初期(笔者1992年入读小学),国家还是六天工作制(随后伴随国家的发展才逐步改成单双休、五天工作制),而且小学低年级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课科目,平均一周投入到一个学科的学习有三天的时间,那个时候的孩子大都不用父母操心,课堂知识的消化在学校的时间里已经足够完成。
伴随社会的发展,现在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低年级的孩子就要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主课科目,平均一周投入到一个学科的学习只有一天多的时间。通过量化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明显比他们的父母小学时代学习压力大的结论。
学习时间的投入与学习成绩的产出关系是显著的,现在教育产业化日趋成熟,譬如有些教育机构可以精确地测算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可以通过220小时的有效学习,产出英语雅思达到5.5分的结论。换言之,学习成绩的产生与学习时间的投入成正比。
笔者将在孩子学习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下,一味通过学习时间的投入来获取学习成绩的增长的现象概括为“学习的亚健康”,这些孩子学习成绩的增长建立的基础是其他个性项目的削弱甚至是完全扼杀,并不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有专业研究报告显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集中注意力的上限是20分钟,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集中注意力的上限是30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集中注意力的上限是40分钟。通过学习成绩的累积换取孩子们学习成绩提升的办法,往往已经突破了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极限,对孩子身心的损害或许不是显而易见,但是这种损害的累积于孩子而言肯定不是好事。在孩子们突破了集中注意力的上限后,学习效果就会显著下降,这样的情况下倒不如让孩子们做一些他们为之而乐此不疲的事情,进而得到身心上的放松,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确实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偏低,有很大部分是由于课堂上的效率低下造成,他们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集中注意力的上限比同龄人要低一些,仅此而已,对于这些的确需要加强学习的,家长要善于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加强孩子们的学习,可反复利用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给他们逐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少吃多餐”把知识点一个个突破,进而把成绩提升上来。
于绝大多数的孩子而言,第一次面临的选拔考试是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在小学阶段距离这场考试时间还很长远,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应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这需要广大家长共同配合摒弃对好成绩的片面苛求,唯有如此,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全面释放,孩子才能更像孩子。
作者简介:黎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本科毕业,业余撰稿人,现居广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