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十九期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十九期

作者: 刘工_8f94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22:01 被阅读0次

    好老师教授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人理解,如果他更优秀,那他会告诉你如何运用它,也会激励着我们。                        ————《嗝嗝老师》

    通过读书中谈及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张瑶

    最近相继看了两部有关于老师的电影《老师好》《嗝嗝老师》,由于自己职业的缘故,更希望找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影片,从而来产生共鸣。虽然这两部影片的剧情都比较普通,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等面对问题少年,如何用自己作为老师的关心与爱来教育孩子,最终人人各得其所的故事,但是却能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听到自己的心声。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都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只不过一些孩子很容易的就表达出来,而一些孩子则不希望别人闯入自己的世界,所以外在就表现的特别内向。而越是内向的孩子,其内心世界越是单纯,越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我班级中就有好多内向的孩子,不管老师如何鼓励或者其他同学如何带动,他们依旧喜欢将自己留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他就看着或者简单的寻找点事情做,我的再三要求都无济于事。每次大课间或者社团的时候,看到他自己待着我都特别不舒服,想法设法的为他找事情做,然而我所观察到的是,他也许更喜欢自己看着别人活动,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上个星期周三的大课间,我主动去找他谈话,问他上学来是否高兴,他给了我肯定的回答,这让我放心不少。又问他,以后想干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空的,他对于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理想是模糊的,更甚至是说是没有理想和目标的。这样的孩子太正常了,身边很多,电影里也将这些孩子作为塑造的对象,因为,没有理想和目标的孩子太容易出问题了。电影中的老师所代表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他们帮迷茫的孩子分析自己的优势,根据每位孩子的优势帮他们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只要有了目标便有了动力,自然而然就知道努力。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所以,对孩子的理想教育,让孩子们认识自己,明确方向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知识是可以忘记的,但是能力、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是一旦形成,就会受益终生的。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我希望自己可以认真的了解他们,深入的认识他们,同时让他们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欲望,即使学习的不是高深的知识。

                                    ————刘晓彤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是客观存在于班级内部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渗透在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到文化在班级管理和育人中的功能,并通过优化班级文化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强烈愿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

    (6)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霍云乔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

      分层次教学法有许多好处。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当然,我们要辨证地去看待这个方法。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项连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十九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lc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