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了,是家长对养得好最大的误解

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了,是家长对养得好最大的误解

作者: 一分钟育儿知识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10:11 被阅读0次

平时一听到有人夸自己宝宝“哎呦,宝宝白白胖胖的,长得可真好啊!”

听到这样的评价,不少家长心里都美滋滋的,尤其是比较年长的一辈,更是热衷将自家娃养得白白胖胖的。

偶尔碰上个瘦点的娃,还要担心地问上一句:“这娃咋那么瘦啊,挑食了吧?”

▲图片来源:soogif

虽然人类的幼崽白白胖胖,是真的可爱。

但是!

孩子胖,真的不代表养得好啊!

▲图片来源:Pexels

肥胖的定义

要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我们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加以判断。即一个人的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他身高的平方(公斤/米)2)。

如果BMI大于或等于25,则被认为是超重。BMI大于或等于30,就是肥胖。

以上是用于判断成年人肥胖与否粗略指南,对于儿童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要考虑年龄。

世卫组织如此定义:

5岁以下儿童:

超重者身高比体重高于世卫组织儿童成长标准中位数的2个标准差;肥胖是身高比体重高于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中位数的3个标准差。

女孩: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男孩: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对于5至19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则是:

超重是指超过世卫组织增长参考中位数1标准差的适龄体重指数,以及肥胖高于世卫组织生长参考中位数的2个标准差。

肥胖的原因

据世卫组织调查统计:2019年,估计有3820万5岁以下儿童有超重或肥胖的问题。

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都胖的,孩子有80%的概率会遗传到肥胖;如父母中是一方发胖,这个概率降到40%。如果父母都不胖,孩子肥胖的比例只有7%

体型因素:体型也分为较易或不易肥胖。瘦型体质的宝宝摄入的能量主要用来长个子而不是长体重,是那类令人羡慕嫉妒的怎么吃也不会胖的人。

而运动型体质的宝宝身高体重都比较平均,但比瘦型体质的宝宝容易胖。胖型体质的宝宝身材短而宽,最容易过度肥胖。

▲图片来源:Unsplash

性格因素: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热量消耗和热量消耗之间的能量不平衡。好动的宝宝消耗的能量更多,发胖的可能性变小,相比之下安静的宝宝就比较容易变胖。

儿童肥胖有诸多健康风险,还与成年期肥胖、过早死亡和残疾的几率较高有关。胖小孩更容易患一些成年疾病,如心脏病、中风、关节炎和糖尿病。

▲图片来源:Pixabay

防止孩子肥胖

母乳喂养 有研究表明,4~6个月之后,吃母乳的孩子“瘦”得比吃奶粉的孩子快,身高比体重增加得快。而且母乳喂养的宝宝对奶量摄入的控制掌握得更好。

▲图片来源:Unsplash

尊重小肚子 年纪小的孩子更多的是一天多餐,而不是追求一口喂成个大胖子。对于孩子说饱了,就不要继续再勉强孩子吃了。

注意饮食 给宝宝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让孩子吃整个的水果而不是让孩子喝果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将油炸肉类食品改为蒸煮类的肉类蔬菜食物。

▲图片来源:Pixabay

动起来 世卫组织建议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是一周150分钟的运动时间。宝宝越胖,动得越少,动得越少,就越胖,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鼓励孩子动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了,是家长对养得好最大的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lk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