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为了找寻价值、找寻道理,而去希望得到现成的舶来品。但是其实你若真的静下心来,去观察身边的事,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身边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就可以自己发现这些道理和智慧,并不一定要到处去找寻。
一个人如果找到了自造人生观,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回归自我的路径,就能够变得平和,他就不会焦躁。否则就可能像没头苍蝇一样,要么就可能彻底地就躺平,什么也不想了,就天天吃喝睡,像一个生理上的机器一样;要么可能就很焦躁,始终在自我否定,总是想“哎呀,我这样做得可能是不对的”“身边的人都在干什么,都在使劲挣钱,不行,我这挣钱没人多,那我不干”。他始终在一种比较中自我否定和失去自己,就开始焦躁了。
这时候就陷入了迷茫。所以有一种病叫“空心病”,就是自己内心价值感缺失。
在人生的旅程中要自造幸福、自造人生。在一个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但凡慢节奏的东西,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了。造成发酵缺失。咱们都知道酿酒的时候,要把那米饭煮熟了,放上水,把这个酒药扔进去,它就慢慢地变成米酒了。快节奏的生活会缺乏发酵,没有发酵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东西,包括看短视频也好,浏览网页也好……没有质的变化。
它没有质的变化,它就是像流水一样,只经过了大脑皮层的浅层,没有往深层去,最终没有转化。一旦经历的这些东西没有发酵,它们就不能形成你自身的东西。如果生活节奏太快了,尽管你好像接触了很多东西,貌似经历了很多,但是你回头一看,感觉这一天好像啥也没干。都没体会,没走过心。
啥也没干,所以这就是快节奏的这种生活,导致了我们没有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通过发酵变成自身的能量,这是我觉得导致“空心病”的原因。
职业化窥镜,是治疗“空心病”的良方。这就是为什么说要自造人生观。因为提到医学,大家可能最常想到的是治病救人,这个人也包括医生自己。治病救人,也要渡己。我们现在有很多种工作,有程序员、销售员、导游,有五花八门的工作,每一种工作,我觉得它都可以变成一个窥镜,可以让你看到更深层的东西,而不光是停留在表象的技术层面。
工作对我们来说,可能已经不完全是个工作,它可能更多的是你不停地探索自己、探索宇宙、探索社会、探索真理的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条修行的路。
若你真的能够建立一种自洽的逻辑体系,找寻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填充自己内心的方法的话,你会充盈,你会平和,你会恬然。
转自眼科专家陶勇的著作《自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