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中国思想关于人类生活真谛的揭示,也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实行自我批判,这是本课程引言部分已经提到了的,我们这门课程讲到第三大部分的时候就要讨论。我们现在是在源头上比较中西思想的差异,差异的根本要点就在于西方思想走出了一条区分两个世界的道路,中国思想始终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感性生命的世界。我们中国人日常用语当中总有一个词叫道理,你要讲道理,这道理二字能不能翻译成欧洲语言,我们总会觉得肯定能翻译。那么怎么翻译?我虚构一下,假定有两个中国人在吵架,后来越吵越凶,其中一个中国人愤怒地指着另外一个中国人,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假定边上有一位欧洲人,知道两个中国人在吵架,但听不懂汉语。他很想知道其中一个中国人愤怒地指着另外一个中国人,究竟说了一句怎样的话。
假定我恰好我在边上,于是他请我翻译,我会觉得这很容易翻译,那么就这么议,why?why?这是为什么了?why are you? so?为什么你是如此这般的?
Why are you so out of reason?
你怎么会如此这般的在理性之外,这个欧洲人听懂了。他刚一听懂,我就知道我翻译错了,因为那个中国人说的不是这层意思。并不是说你怎么如此这般地违背理性的法则。中国人说不讲道理是指什么?违背人之常情,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就是说你怎么如此这般地违背人之常情。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讲道理。
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都是在这个意义上用道理二字的,绝不是在reason 这个意义上运用的。那么道理两字该怎么解释?用两个汉字构成的一个汉语的单词,你要理解它的含义。可以这么说,第一步,先把两个字拆开,分别说各自的含义,再把这两个字合起来,先把道理两个字分开来说。理是什么?指的是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这叫理。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来自哪里?来自天道,天道在哪里?在人民生活中,天道并不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就在人之常情中。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道理,每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都来自他,符合天道,他才得了他那份存在的根据叫理。
天道,并不在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里,而是在人民生活中,就在柴米油盐里,就在人之常情里。请问这样道如何翻译成欧洲语言?我们在第一讲和第二讲中的讨论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借助这样的讨论,说明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来自中西思想根基上的差别。这根基上的差别有两个,一个是主题不同,一个是思辨路径的不同。我们已经看到西方人最初的思辨路径是怎么打开的,是从比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的,确认了数学几何学是一门纯粹理性的学问,通过这样的学问,进入了一个不朽的可知世界,这就是最初的思辨。
比方说,折线线段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这个判断是一个公理。这件事情肯定不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所获得的结果,是理性自己的判断,它是理性的、隐秘的判断,通过几何学把它揭示出来。所以你若进入几何学研究,就进入了几何的思辨,所谓思辨就是把理性固有的财富由隐到显地展开,这用英语当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develop。
中国哲学的思辨在哪里,并不在这种理性的、隐秘的判断的揭示之中,中国思辦不走这样一条路。中国的思辨是去领会我们的生命情感的本真与天道之间的一致,也就是说是对天道的体谅和觉解。你到哪里去体谅和觉解天道?到人民生活中去求道,人民生活是天道显现出来的痕迹。圣人就是这样的,向人民生活学习,从人民生活中发现天道的痕迹,并且把它说出来,这叫圣人论道。我们这样的讨论,在古代思想这个阶段上做一个中西比较,就为我们课程的后面部分的内容打好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