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
花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看的电影,出乎意料的精彩,演技就不必说了,整部影片从光影效果到叙事结构,几乎都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
这部片子采用倒叙插叙结合的叙述方式,说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因为有了溥仪这个载体,中国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被以一种更为细微的方式表现出来,也为成为这部电影之所以精彩的因素之一。
先说剧本,末代皇帝是一部表演张力很强的电影,也正是这种张力,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几乎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在命运性格的转折中呈现出悲剧色彩,就溥仪而言,从3岁入宫哇哇大哭要见娘亲,到8岁再见家人时径直从跪着的弟弟身上跨过去,面无表情地掀开娘亲所坐软轿的帘子,入宫之后再无亲情这是人物性格上的悲剧;从小时候不愿入宫到长大之后被军队赶出宫,从小时候被迫失去亲情到长大后被迫失去妻子,万事不能从己愿这是人物命运上如盗梦空间一般重复又无法摆脱的悲剧,正是这些悲剧让溥仪与日军合作只为复辟,让他在接受劳改时依旧保持着让人伺候的腐朽作风,甚至在审问中让从前的仆人为自己撒谎。但也是在这些悲剧中衬托出溥仪的真实和复杂,因为他最终挣脱了悲剧展露出他性格中天真的那一部分,他在为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典狱长发声、骑上自行车微笑着招呼街坊朋友,他顺从规矩买票进入故宫,还拿出了儿时自己藏在龙椅下的蝈蝈,微笑且平和地告诉门卫的孩子,自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在小人物的叙述上也是如此,在性格上,典狱长一出场就板着脸对待溥仪,总让人觉得他就是那种可能会虐待犯人屈打成招的长官,后来才发现他原先是溥仪的仆人,而且还去安慰内心自卑到极点的溥仪,实际上是个面冷心热的好人。而命运上也十分曲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从“官”变成了过街人人喊打的造反分子,溥仪这个原先犯人却已经成为了平民,这种命运的反转也隐喻着文化大革命的腐朽。游行的反动分子走过,街上跳着舞的女青年,挥着旗的男青年,以及打着鼓的小朋友,他们呐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殊不知自己就处在中国最无理荒谬的一段历史里。
再说说光影的设计,整部影片的色调其实是跟着剧情走的。溥仪出场时,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和灰蒙蒙的人群,唯一鲜亮的颜色就是溥仪在厕所割腕自杀时流出的血,而这段生活恰恰是溥仪整段人生最压抑的时光——复辟无望,被囚,一无是处。同样压抑的色调处理还出现在溥仪3岁刚入宫时,慈禧躺在床上周围烟雾缭绕,没有一点鲜亮的色彩,同样呼应了小溥仪当思被迫与家人分离来到陌生环境的害怕与无助。
而溥仪刚走出皇宫的那段时间应该是他感到人生希望的一段时光,所呈现出来的影片处理是名贵珠宝、鲜亮服饰、宽敞富丽的建筑的组合,色调是轻快明亮的,一切物件都让人感觉那样充满活力,溥仪在此刻是真实地觉得自己可以实现小时候去牛津上学的梦想的。
而在影片的末尾,我们看到的是夕阳平和地洒在故宫的红墙上,溥仪驮着背静静走,历史仿佛没有给这建筑留下一点时光雕琢的痕迹,一如溥仪那时平和而天真的心境。大殿内,夕阳落在手拿罐子的小孩的白衬衫上,3岁登基时溥仪放在里面的蝈蝈已经垂垂老矣,它缓缓爬到了小孩的红领巾上,他终于,自由了。
其实我不常看历史类影片,但末代皇帝在合适的节奏中娓娓道来那部分沉重的历史,在细微处极为动人,观赏性和故事性都是满分的,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观看的一部影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