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沟通高手的第二个秘籍是——看到所有行为背后的需求。
人类一般不会做无意义的行为,每个行为背后几乎都有特定的需求。
当我们有情绪、发脾气时,大多数都是在表达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孩子向父母说:“我需要一个手机。”此时孩子的需要是什么呢?
真的是一部手机吗?不一定,他的需求可能是陪伴、放松,也有可能是想要和其他同学有一样的待遇,等等。
拥有一部手机,只是他达到需求的一种策略,在沟通中如果不去琢磨对方真正的需求,一味的满足表面需求,最终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做,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需求呢?
只有人类共通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它们有哪些呢?
其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已经给出了答案,这里我们来列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容易被忽略的。
社团,朋友,归属感。
玩耍,乐趣,休息,放松。
被倾听,被理解。
倾听他人,理解他人。
能力,技能,才敢。
学习,探索,发现。
理解自己,自我体贴。
选择,自主,自由。
安全感,信任感。
自我表达,创造性,给予分享。
帮助,支持,尊重,有影响。
被关心,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两段对话,感受一下不关注需求和关注需求有什么区别?
(第一段对话)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妈妈:但是你现在必须睡觉了,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孩子:可是我还不困啊
妈妈:但是如果你现在不睡觉的话,明天早上你就会很困的
孩子:不,我不会的
妈妈:不,你会的
孩子:不,我不会
(第二段对话)
孩子:我现在不想睡觉
妈妈:你是不是玩的正开心,还想继续玩一会?
孩子:是啊,我不累
妈妈:所以你想等你玩累了再上床?
孩子:是的
妈妈:还有别的原因么
孩子:没有了
妈妈:我能和你说说为什么我想让你现在去睡觉吗?
孩子:好吧
妈妈:我想让你好好休息,这样明天早上就可以按时起床去上学,我发现,如果你平日晚上超过九点还不休息,第二天早上就回很疲惫,你听明白我想要什么了吗?
孩子:你想让我休息好,早上按时起床
妈妈:是的,谢谢你听进去了
很明显,在第一段对话中,双方在不停地争夺话语权,都希望对方听自己的话、理解自己,你很容易看到一个性格强势的妈妈和一个叛逆的少年。
第二段对话中,妈妈没有试图强行说服孩子,而是揣摩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整个沟通变的有弹性,孩子有选择,也体验到了被尊重。
需求是所有行为的动力本身,我们需要去了解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需求。
不过,这件事情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练习和观察,更主要的难点是,我们自己也有情绪和需求,只有能够先关注到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照顾到别人的需求。
沟通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修炼,愿你我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不断进步。
祝春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