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新Iphone发布,我还在刷美妆视频、减肥经验视频。在挑选手机上,我一定符合大众传媒中女人的刻板印象——好看就行。
提到美妆,新Iphone出后见最多的段子,就是女人卸妆后,就没法通过“人脸识别”了。呵呵。拿女人妆前妆后对比做的梗,这些日子见的多了。中国的直男口里还常听到一句话:我喜欢淡妆的女孩。化妆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骗术,就为了骗你的YSL星辰,骗你的一部IphoneX,骗你的学区房。
妆是否和女权相悖?根据以上逻辑,似乎化妆是让自己能够吸引他人的目光,让他人端详自己时觉得赏心悦目,从而达到其他物质目标,无须自己努力。将女人放在观赏客体的位置,这不就是波伏娃在《第二性》里Diss的旧社会咩?
Youtube美妆界流行过一个主题——the Power of Makeup。女孩子们画了上挑的眼线,卷曲了睫毛,涂上红唇,脸颊打上高光和腮红让微笑时的苹果肌更为凸出——其实欧美大妆的关键点,都是让整个人摆脱疲惫样貌,以飞扬的神采示人。甚至可用底妆遮盖一脸的粉刺、烧伤。你看出的也许只有“欺骗”,我看到的却是她们在给自己打气:生活风吹雨打,现实是个Bitch,但老娘越折腾越精神。
也许是我太田园女权,那些段子只不过在陈述女人妆前妆后差别大这个事实。但另一个新Iphone发布后的段子,厌女味道就刺鼻了:
“老公,你看这件衣服好不好看?”
老公凑近去看手机——
“叮!用户已支付。”
觉不觉得跟七夕时候那个直男指数测试,异曲同工?女人都是物质的、消费主义的,并且都不劳而获,只知道依赖、压榨、勒索男人。也许真如罗胖说的:当代中国,一个女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婚姻。也许在同工不能同酬的当下,女人想要包包口红,也不得不靠啃食男人。也许我也可以如七夕时那样安慰自己:营销,营销,这都是苹果的营销。
我们的朋友圈、微博里,至今还鲜见那种女子。她不是被人端祥的美画像,不是被人用金钱施肥的花花。不是男人行为的受体,而是横行霸道的主体。至今还鲜见《爱情回来了》里的戚薇一样的女人:
“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赚,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族,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我都气的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的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户口本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