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小时候大都应该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孟母三迁》。就是这样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也表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可见当年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非常重视。第一次住在坟墓旁边,每当丧葬的时候,孟子都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模仿大人办丧葬的情况,并且抢在丧葬上的贡品,孟子的母亲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满意。所以说孟子的母亲把它搬迁到了屠夫家的旁边,然而孟子的母亲又发现,他的儿子,用泥巴捏成小猪,并且把小猪屠宰掉,在街上喊叫卖猪,孟子的母亲心里很是忐忑不安。最后孟子的妈妈把他们的家选择在了一个学堂的旁边。这样孟子就算是玩,也只跟学堂中的学生玩儿,会变得更有文化。可见有这样的一个妈妈,给孟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他以后名扬天下,成为一大学家也很有帮助。
其次,孟子所在的时代正好是春秋末期,天下大乱,百家争鸣。孟子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在百家争鸣中也占据了一席地位。并且还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门道,那就是——儒家学道。这一个学道的选择,跟他日后的成功有莫大的关系。并且孟子也指出了世上的一些道理,与做人的一些常识。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而不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并且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是,由努力而来,并不是上天而来,或者是外部赋予的。既然万物万事都在我的心中,那我只能努力的钻研他们,直到把他们弄明白为止,这是孟子的信条。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象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宋朝之前的年代中,孟子并不是很突出的,根本没有亚圣人这个称号。到北宋的时候,自从韩愈,在《原道》中将孟子位列孔子的造诣的唯一传承人之后,就开始尊重孟子。到北宋后面的时代,渐渐将《孟子》这本书列到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并且把他尊列为四书之一。到元朝之后,又追加孟子为亚圣人,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