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584/4f5c6432ef23baad.png)
文/老春(原创)
前天,快到早市的时候,迎面碰上了买菜回来的李二嫂,她手里拎着一袋大叶芹。
“二嫂,大叶芹多少钱一斤了?”我问。
“吃不起了,都八块钱一斤了!”李二嫂晃了晃手里的大叶芹,忿忿地说。
“哦!”我点点头,跟她道了别,继续往早市走。
到了市场我才发现,卖大叶芹的除去那些商贩,大都是农村的一些老大爷、老大娘们,这也就不难解释为啥大叶芹那么贵了。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年人,他们走不远,一天就算是随便让他们采,又能采来多少呢?
何况,山上的大叶芹并不是成片片地长着的,得漫山遍野去地找才行。所以,大叶芹贵一些是有道理的。
物以稀为贵,能够供应市场的东西少了,大叶芹的价格自然也就上来了。而且,大叶芹是山菜,它本身也就应该值这个价儿。
今天,早市上的大叶芹价格降到了五块,大概是因为前几天的一场雨,又让大叶芹长高了不少,所以采起来更容易一些,上市的也就多了的缘故吧。
在东北林区,这个季节不吃几天大叶芹、刺五加、刺嫩芽之类的山菜,就会让人觉得这个春天过得不完整。
所以,买山菜吃,是几乎所有城里人的必然选择。
但今年山菜的价格这么高,估计想要买一些冻上留着冬天吃的人会少买很多。毕竟这价格不是那么的诱人,而山菜的数量又不如往年多。
尤其是看到村里那些越来越多的空房子,越来越老的种地人后,我更加担心的是,当农村留守的这些老人都走了,我们还能够吃得上山菜么?
或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只能自己上山去采了。但那也仅限于我们这些曾经跑过山的七零后和八零后们,再往后的人,恐怕连山也都不敢进了。
这样想来,再过十年,恐怕我们就吃不上真正的山菜了,而是那些打着山菜的名头,生长在大棚里的温室菜。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但我觉得这肯定是一种渐远的乡愁。
当然,有着同种命运的,也还有放山(采挖野山参)、打圆枣子、摘棠梨子、摘山梨、挖穿龙骨、挖百合、挖细辛等等一些东北林区特有的民俗活动。它们都会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里,再也无人提及。
我说不好,这究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还是一种社会的倒退,就像我说不好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撂荒的地越来越多,可粮食产量却逐年增多一样。
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被迫离开故土走向城市的时候,我们的农业还能稳得住么?
唉,我又开始瞎操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