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爱的本质
“如何化解和孩子相处的矛盾与冲突?”不止一个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还有的朋友对我说的“我没有感觉到我的儿子有逆反和反抗期”表示疑问。
母亲和女儿成了“最亲密的敌人”,为什么?
自由是人最大的幸福,当一个孩子被父母之爱“爱”得快要窒息时,往往最后的结果就是冲突和反抗。
记得有一本书叫做《都是为你好》,书中列举了一些被称为“毒性教条”的家庭规则,这些规则以孩子的服从为主要标准。当孩子们按照大人的指示去思考和行动的时候,当他们谦恭、讨人喜欢、不自私、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就是具有美德的“好孩子”。
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主人,孩子要“有耳无嘴”,不能有自己的愿望和行动;孩子行为的对与错,由父母像法官一样地判决并惩罚,可父母犯错却可以免受责难。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往往是化解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独立自主。父母对孩子的爱,要么溺爱,淹没孩子的自我能力;要么严厉冷漠到伤害孩子的自尊。家庭会伤人,爱会伤人。不健全的家庭和不科学的爱,都会破坏我们和孩子的血脉亲情。有责任心不一定会爱,有家庭不一定温暖。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孩子对父母的看法,是由父母教出来的。
我们做父母的,真的需要自省:爱的结果为什么有时变成了恨?
亲子关系真的已经成为很多父母面对的一个问题。
很多父母会说:
“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管啊?从3岁就管不了了。这大了还了得啊?”
“哎呀,现在的孩子想法太多了,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还一套一套的挺有理。根本不把老子当老子啊。”
我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现象,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生长的营养、接触的信息太丰富了,所以,他们那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也就吸收得多,一代比一代更聪慧。
因为懂得,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会爱;因为会爱,所以愉悦。给他需要的,而不是给他我想给的,这是爱的本质。
父母都觉得自己是在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在心里爱着自己的父母,可是,往往相互爱着的人却出现冲突和矛盾,问题到底在哪里?
人类的本性就有着如此的可能性:有爱就会有恨,有奉献就会有对抗,有尊重就会有嫉妒……孩子对于父母、老师以及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我们要接受他们这种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同时对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这样可以传达给孩子一种信息:即便是这样的情感,也是能够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会从心里感受到父母真正无私的爱。
努力避免胜于极力化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