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儿童节,我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车,这是在我2016年11月拿到驾照后一年半,终于有了自己专属的座驾。在此之前,我都是跟随者Z先生实习驾驶他那台“巨大”的索兰托,偶尔在他不在家的日子独自驾车上班,经历过一次堵车刮擦,一次地库不注意刮擦柱子把门把手刮坏。但他还是鼓励我继续练习,直到做一个成熟的“老司机”。
其实,当Z先生提议给我买车的时候,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以后独立驾车。事实证明,我就是个虽然有时候惯性地把自己装在一个胆小的壳里,但又会鼓着勇气逼自己一把的人。于是,对于有自己的车这件事情,我更多的是核算着我们的钱包——刚举办完两场婚礼,开始一个小家庭的经营以及背后两个大家庭的维护,有点吃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购买的潜能,毕竟有车贷这回事。
而且,我似乎正在学着逐步独立,一种不把自己完全陷于家庭的独立。我可以独自驾车去上班、约会、医院,甚至以后我不必依赖我的丈夫,我能够独自带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去游玩、去看病,这些都不必等我丈夫的时间,也不必看他的心情,我自己就可以决定。掌握技能是我独立的第一步,那是支撑思想独立的前提。
但是,在选车这件事情上,我们出现了分歧,在有限的预算内,我仍然希望有一辆坚挺、安全、稍微兼顾品牌的座驾,所以我对于BYD这个品牌多少还是有些偏见的,“山寨”“国产”“品质不佳”“不耐用”这样的刻板印象在支配我的评价。我倾向于大众高尔夫,一个比较中性但是值得信赖的德国品牌,而且车辆小巧方便新手女司机停车,更重要的是车内的味道真的很小,让我没有对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担忧。但是我先生坚持用“六座家庭实用”“大车安全”的理由说服我。
最终,是我的妥协,促成了这件事情的开展。大概是出于对父母、今后孩子的亲子出行的渴望,让我接受了。于是,这辆我们共同首付4万元,我独自月供两千七,贷款3年的车,就像买菜一样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有点儿不真实地成为了我今后的代步工具,也成为我学着在家庭保持独立人格的摆渡工作。
坦白说,车的外形设计还是比较打动我,不同于传统国产车的“低颜值”,这辆墨石蓝的车还是很简约大气,与我一向追求的强气场是契合的。但是内部真的是需要我去妥协的,塑料和皮座椅材质不够好,气味很重,所以以至于我前期开车,都不喜欢开空调,而是大开车窗户加速空气对流,企图散尽异味,减少自己呼吸有害气体的机会。方向盘扭矩与索兰托比也有差异,导致我在调转、拐弯的时候,需要的空间更大,不能那么灵活,甚至有时候并不能一次到位。
不过,现在我已经逐步习惯这台不够品牌的国产代步车,驾着他跑过一次小长途,无数次往返工作地点和家的高速上。有时候其他人在听到一个女孩子开BYD的车时,多少表现出惊讶和疑惑,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开的也只是便宜的丰田、本田,但掩盖不住天然一种国外品牌似乎更有的优越感,不过这些都不能影响我,让我感到自卑沮丧。
因为于我,目前车只是个座驾,代步的工具,我需要的首要是安全,其次可以动。事实上,宋MAX没有让我失望,一次掉头与丰田磕碰,一次被本田右后侧撞,一次被奥迪正后追尾,我的车几乎都没有损伤,人也安全,只是被巨大的响声吓得不轻。丰田和本田就有点不走运,都有凹陷,相对而言,奥迪车确实品质过硬,仅仅车牌略微变形。这一点,真的对上天的眷顾、对车的庇护、对自己的谨慎驾驶充满感激。
或许,有一天等到我有更多预算,我会换一辆车,我会选择一辆依然安全,但品牌更符合我需求的车,那不仅是功能需求,更有品质需求,文化需求。当然,我也希望这个品牌是我们国产品牌成长起来的,真正成为有品质的品牌,那时候国人不再揶揄国产品牌,也不再暗戳戳地表达对开国产车司机的轻视。
在此之前,我将继续和我的宋MAX和谐共处,带着我和我的独立不断成长,不断勇敢。
愿我和天下司机都能平安出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