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不能每天坚持读书,那就坚持读书日十天精读吧(4)

我们不能每天坚持读书,那就坚持读书日十天精读吧(4)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22:48 被阅读0次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读书日海报镇楼1 随老师精读《史记》镇楼2 随老师精读史记镇楼3 王安石镇楼4

    今天,继续精读《史记》其中两页。跟着昨天的思路,赵武灵王当着太上皇,但是一直又插手权利事务,作为儿子的赵惠文王干啥事都有掣肘,自然对老爹口服心不服。

    这个赵武灵王,本就是十分强势的一个人,退位时拖泥带水,这让整个赵国政坛都是人心不齐。如此这般,也就为酿成后来的悲剧做了铺垫。作为当政几十年的老人,要么你完全撒手不管,要么自己担责,赵惠文王做好自己的太子就行。

    可是,这个赵武灵王偏偏不这样,偏偏不同于世俗,搞了个什么主父(相当于后来的太上皇),赵何太子正式成为赵王。把自己的长子赵章打发去代地,还派去一个同样性格(赵国朝廷都是人才)的田不礼,二人相得益彰又相辅相成,正好可以为反叛积极秘密招兵买马。

    最有趣的一段,当属赵武灵王心软大儿子落寞地向弟弟赵惠文王称臣这一段。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老人(实际上并不太老)躲在朝堂地一旁,看到两兄弟如下光景:

    哥哥本就是个奢侈又傲气的人,迫于传承制度,不得不给弟弟下拜称臣,甚至弟弟还批评哥哥治理代地不力,搞得代地老百姓天天进京告状,做哥还要一个劲低头哈腰给弟弟解释。

    赵武灵王于心不忍,心有愧就会有其他心思,他竟然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肯定这也是后来老爸和儿子谈判的砝码之一),让长子在代地称王,这个谋划还没有实行就挫败了。

    原文没有讲谋划失败的原因,我们也可以在想象中推测到。一来作为在位赵王的惠文王不会答应,作为臣子估计也都会反对,因为倘若要分国,那就涉及到站队,涉及到搬迁,中国人都安土重迁,肯定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

    要知道,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小儿子赵何的时候,他才39岁,在位已经二十多年的赵雍(武灵王),按理说应该算春秋鼎盛,他偏偏要作死,提前把王位禅让。

    我们再把时间往后推约一百年,正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晚年,刘邦也曾想过把太子刘盈换掉,最后太子把商山四皓请来助阵,刘邦也只好作罢。而赵武灵王想把好好的一个赵国分裂,那恐怕更是没有人同意,此时,早已经不是他当年要实行胡服骑射的年代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赵武灵王正是看好赵惠文王,所以才坚持废长立幼,诚然也有践行答应赵惠文王妈妈的心思,但是却大大伤害了大儿子赵章。

    史书虽说这个赵章奢侈又乖张,焉知不是他韬光养晦的办法呢?古往今来,太多为了躲避整治斗争而装疯卖傻的人,装作爱钱那也是人之常情和自保之法。

    赵章趁着老爸和弟弟出游,就发动了叛乱。但是对于精明能干的赵惠文王,这一点丝毫没有用。牺牲丞相肥义后,赵成继任,他带人把赵武灵王的住所团团围住,因为赵何的哥哥赵章就躲在赵武灵王这里。
    赵武灵王把赵章交出去后,赵成仍然不放人,对于赵成来说,与其让赵武灵王出去之后,再去怂恿儿子给自己定罪乃至害死,那还不如把赵武灵王也一并弄死。

    怎么弄死赵武灵王是一个问题,不能明目张胆,因为还要回去和赵惠文王交代。赵惠文王也乐得其他人把赵武灵王弄死。六年来,什么事都要过问,更是差点让老爸把国家都一分为二,放了糊涂老爸,谁知道他还会不会搞事情。

    我突然找到,恐怕这围攻的三个月也不太好过,每个人都是过得煎熬难耐。因为唐代有个二小子李世民,也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杀掉,最后把老爸也围住了,李渊最后认了怂,自愿被囚禁起来。

    倘若赵武灵王也认认怂,低个头,承认个错,也就只是囚禁,不至于没饭吃,当不至于最后饿死,肯定是强势的赵武灵王死不认怂,绝不低头,所以一切向着最终作死的节奏发展。

    有时候形式比人强,哪怕是帝王将相也不得不低头,唐明皇唐太宗都认了怂,都还有不错的晚景,像赵武灵王粱武帝这等作死小能手,最后都是一样的饿死。

    橙橙压轴1 春芽压轴2 日出压轴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不能每天坚持读书,那就坚持读书日十天精读吧(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y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