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孝庄破局大清危机——合格管理者会一直关注问题解决而非个人感受

孝庄破局大清危机——合格管理者会一直关注问题解决而非个人感受

作者: 远方青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20:59 被阅读0次

    战略落实前,厘清责权利

    玄烨感染天花时,行森进宫,在和顺治交流之后,得知董鄂妃便是顺治留在尘世间的唯一一缕尘缘,也得知顺治对佛法由衷喜爱,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度化顺治的信念。

    及至董鄂妃生命垂危,顺治更是请行森给她做法超度,尽管顺治也想救董鄂妃,但是从实际行动来看,在救治董鄂妃和为她超度之间,顺治选择了后者。

    其间,被驱逐出宫的苏麻喇姑找到了救治董鄂妃和玄烨的草药,立即第一时间请求进宫为董鄂妃、玄烨送草药。

    孝庄太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让人给玄烨服用。而董鄂妃这边,则是由佟贵妃送去的,不同的是,当顺治从佟贵妃处得知“这治病的草药原本是给牛吃的,牛吃了百病全消”,不由怒上心头,立马拒绝了救治董鄂妃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董鄂妃因不能及时治疗而去世。

    觉|三位一体的责、权、利

    面对危机管理,企业战略的执行至关重要,而在战略面前,相应的责权利同样至关重要。而在佟贵妃与玄烨救治的过程中,剥夺董鄂妃最后一线生机的,是顺治自己。因为作为管理者的顺治,放下了自己肩上的责权利。

    玄烨和董鄂妃感染天花,对顺治来说,他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董鄂妃,顺治是其丈夫,是爱人;对玄烨,顺治是父亲;对孝庄太后,是儿子;对所有臣民和大清,顺治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然而,不管任何角色,顺治都没有尽到责任,最终也导致了不同的后果。

    对董鄂妃,顺治因囿于过往经验,判定佟贵妃一定不怀好意,也因为自己认知的狭隘和清高,掐断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作为爱人,顺治没能尽到保护与救治的责任,原本的爱也因为他的狭隘、无知和高傲变成了血与泪的悔恨。

    对玄烨,顺治明知董鄂妃病重还将玄烨送去其宫中,最终致使玄烨感染天花,甚至还因此处决苏麻喇姑。

    对孝庄太后,顺治同样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孝庄太后亲自为救治玄烨操心。

    对于臣民和大清,顺治更是将自己的责任抛到九霄云外,一直处于“出家与不出家”的纠结当中,对朝廷事务也疏于打理。

    然而,回到现实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在企业中,同样有不少经营者和管理者,虽然身在其职,却不谋其政,致使企业的发展最终陷入深渊。

    究其原因,总结下来,其核心用三个字来描述,最为贴切——责、权、利。

    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与顺治相比,尽管行森并未像顺治那样“听说佟贵妃送来的草药原本是给牛吃的便断然拒绝”,而是问“玄烨吃没吃”。但十分清楚这种草药能救治董鄂妃的行森,在最关键的时候却并未对顺治进行任何劝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一心想度化顺治,但却忘了佛法的“度人”原本就是“救人”,执着于度化的行森,既有违佛法,也将自己作为一名“臣民”的责任弃之不顾。

    其实,“责、权、利”本就是三位一体,密切相关的。我们之所以判断顺治未尽己责,是因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与之相匹配的,有利益,也有责任,而顺治享受了相应的权和利,却没有履行对应的责任,这才是关键。

    学|管理,就是建立目标、管理预期

    顺治的失责与孝庄太后的尽责,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责、权、利”的厘清,首先要求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因为企业中每一项工作目标的完成,都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在开始工作之前,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然后再“自上而下”分解目标,同时针对每一项目标,再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具体的指标。在“海尔”则采取了日清管理法,就是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一一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为了更好地对目标进行管理,还需要制订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便有效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这一标准和规范,对照企业管理中的具体流程,就是绩效评估指标。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企业绩效的经营将毫无章法可言。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学的,是明确“责、权、利”的前提,即制订清晰的目标和成果评估标准。

    顺治与孝庄太后不同之处,也正是在此。孝庄太后以“大清永世长存”为终极目标,确保大清后继有人则就是她时刻要关注的焦点,因此,当玄烨感染天花之后,孝庄太后首先关心的是怎样救治玄烨。然而,顺治关心的,从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董鄂妃,但表面之下,顺治关心的却是自己。可见,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最终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管理和态度。

    回想一下,在日常工作中,你是不是也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即使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安排,员工仍然不知道如何开展,有时候甚至出现倒授权的情况。

    关键的原因在于,管理者很多时候在工作任务安排上,只是告诉了员工“有这么一个工作内容”;但是,管理者却没有告诉员工“为什么做”,或者“做好了应该是怎样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传达了一项任务,并且传达的信息还不完整,而后者不仅给到员工做事的方法,还给到员工做事的动力。

    尤其是当前,九零后、九五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他们更加追求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那么,“为什么”就是让他们知道工作所带来价值的最好途径。而管理者告诉员工这一过程,就是在建立目标、管理预期。

    思|从角色认知到厘清责权利

    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顺治虽贵为大清皇帝,但却没有尽到作为皇帝、丈夫、儿子、父亲的责任,一心眷念出家,最后只能面对爱人死去、自己断绝尘缘的结局。其中,有四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的。

    1、我(我们)厘清自己的角色了吗?

    2、厘清责、权、利之后,我(我们)尽到义务了吗?

    3、我(我们)究竟是活在目标里还是情绪里?

    4、面对困难和责任,如果我(我们)不承担谁来替我(我们)承担?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2013年,华为首次超越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在最新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名第72位。

    自创立以来,华为的管理就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其中不得不提的,除《华为基本法》和股权激励之外,就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遍布全球的华为业务人员。

    众所周知,华为是国内较早实行“HR三支柱(即HRBP、HRCOE、HRSSC)”的企业,其实,在华为,与“HR三支柱”模式类似的,还有“铁三角”模式。

    “铁三角”模式很好地抓住了中国一句古话的精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事情起源于一次由华为客户召集的网络分析会,当时华为一共有7~8人参加会议,由于每个人都各自向客户解释相关领域的问题,引发客户企业CTO当场抱怨。对此,苏丹代表处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针对性组建核心管理团队,以实现客户统一对接。

    从此,对特定客户(群)项目的核心管理团队,实现客户接口归一化,更好帮助客户商业成功,就成了华为独有的“铁三角”模式。具体来说,“铁三角”就是以客户经理(AR)、解决方案专家/经理(SR/SSR)、交付专家/经理(FR)为核心组建而成的项目管理团队。

    在“铁三角”模式顺利推动苏丹电信在塞内加尔的移动通讯网络项目之后,华为迅速将这一模式推广开来,并不断完善下去,为华为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正因为如此,任正非才会说:“我们系统部的铁三角,其目的就是发现机会,咬住机会,将作战规划前移,呼唤与组织力量,实现目标的完成。系统部里的三角关系,并不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制约体系,而是紧紧抱在一起生死与共,聚焦客户需求的共同作战单元。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满足客户需求,成就客户的理想。”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华为的企业管理一直都那么成功?为什么华为在不上市的前提下依然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强大?

    固然,华为成功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别的先不说,就“铁三角”模式而言,即便这样一个来源于苏丹代表处的模式和项目管理方法,我们稍加分析,就不得不承认,华为的强大并非偶然。

    “铁三角”模式,既做到了“责、权、利”的清晰界定与分配,又很好地利用了项目管理团队中不同成员的优势,让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最终拿下项目,并被顺利推广到整个公司。

    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中,我们是否也能像华为一样,将每一项工作、制度都界定得如此清晰呢?

    行|充分运用建设性力量

    再来看一看顺治和孝庄太后,在“玄烨感染”和“顺治出家”中是如何行动的。

    顺治先是将玄烨送到董鄂妃宫中,导致玄烨感染。之后,因为苏麻喇姑提到家人中有人感染过天花,将责任推到苏麻喇姑身上,并下令处决。苏麻喇姑找到草药之后,因为送药来的是佟贵妃,顺治以先入为主的成见,判定佟贵妃“不安好心”,让董鄂妃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一心想出家,而和行森的对话,只是他为自己出家寻找更多理由和支持而已。

    顺治在这一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卸下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而替他承担责任的,是孝庄太后,是玄烨,是其他关心朝廷事务的大臣。

    孝庄太后则不同,她不仅履行自己的责任,更是将一些顺治应承担但未履行的责任也放到了自己肩上。具体有哪些呢?如救治玄烨、救下苏麻喇姑、请来玉林秀禅师阻止行森、与索尼等人商议朝廷事务审批方式。在对比中,两位管理者的高低也十分显而易见。

    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对照顺治、孝庄太后来分析,也是适用的。顺治一直是“当局者”,而所有的根源都只因为他想出家,孝庄太后则一直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去处理事情,因为她要确保每一步的目标达成,也要合理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

    孝庄太后处理的过程中,目标和沉着,一直是她的核心,这也是她采取行动的关键:目标是行动的方向,确保孝庄太后行动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有证可考,沉着是确保行动成功的关键,确保孝庄太后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能够全面审视和分析问题,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做出决策,同时也让孝庄太后能够避免因受自己情绪左右而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管理者来说,始终要明白的是,任何人都有弱点,只是成功的人从来不会用破坏的力量,因为他们只会用建设性的力量,把这个世界越变越好。

    教|从活在情绪中到活在目标里

    我们再结合“思”中提到的四个问题,来看一看顺治和孝庄太后:顺治一是没有厘清自己的角色,也没厘清责、权、利;二是没有尽到义务;三是活在自己的情绪里;四是避免承担责任。

    而孝庄太后则不一样。首先,她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权、利,所以在面对“玄烨感染”和“顺治出家”两次危机时,她既能果断救治玄烨(责),也能改朱批行蓝批(权),还能以此来确保“大清永世长存”(利);其次,对于每一次危机,孝庄太后都十分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对危机中涉及的各方都照顾周全,奖惩分明;再次,以目标成果为导向,一直关注问题解决而非个人感受;最后,直面危机与责任,不推卸不退缩。

    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做到以上,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多总结和反思:

    第一,我要如何才能厘清自己的角色,做到“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

    第二,厘清责、权、利之后,时常提醒自己,我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

    第三,在管理的过程中,我究竟是活在目标里还是活在情绪里?

    第四,让自己静下来,倾听内心声音,仔细思考,对于我们所承担的责任和苦难,如果我们不承担,哪些人将会为我们承担?

    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四点的思考,能够让我们时时刻刻将责、权、利牢记于心,但要真正做到,则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也需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积累。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目标管理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保每一次工作安排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最后,对于员工来说,仅仅管理者自己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不够的,更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将正确的理念和思路教授到位。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庄破局大清危机——合格管理者会一直关注问题解决而非个人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zh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