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集奇葩说,其中薛教授的一个观点特别认同,大意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总喜欢做轻松的工作,又喜欢去谈困难的恋爱(高攀)。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工作能力越来越弱,而情感关系越来越辛苦,且通常没有好结局。
其实应该是反过来的,去挑战困难的工作,提升能力与经验,以及去找让我们不用很努力就能处的很和谐的关系才对。
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大概率你遇到了对的人。
另外,很多时候检验一个人能量高低的标准是:当你的生活出现问题、矛盾、冲突、困难时你还有没有吃好、睡好、喝好生活好的能力。
越是在困境中能照顾好自己的人,越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
朋友说了一个思路: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件事情是想教会我什么?”
然后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这句话很有意思。
一方面很多事情的意义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看看你试过的错是想教会你什么。
另一方面只有当你找到这个意义,并从自己摔过的坑里爬出来,你成长的才是最快的。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然试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成长成本,那还不如从挫折当中吸取教训,让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
要知道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从而“避免失败”。
这恰恰也是逆向思维的精华所在。
比如想成为高手,也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其实,只花一万小时去随意练习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刻意练习”。另外,也不必追求“一万小时”的真实时间,若你选择做一项自己感 兴趣的事,想办法在精力最集中的时间专注练习,依靠多频次“心流”体验的加持,要精通一项技能,一定会比你想象中所用的时间少得多。
就是跟时间做朋友,然后长时间做一件事。
有人开玩笑地说,“她几十年如一日炒菜也没成为厨神”,“他几十年如一日炒股也没成为股神反倒亏空”,“我几十年如一日说话也没成为演讲大师”。
显然,长时间做一件事并不是「长期主义」。关键要看,这件事是否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几十年如一日的作门卫,永远也成为不了安全专家,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刻意练习寿司制作,却可能成为下一个小野二郎。
「肖生克的救赎」里,监狱里上百个犯人中,只有安迪每天在琢磨如何逃出监狱。当揭开性感影星海报,发现它实际掩盖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所以,真正的长期主义等式是:长期主义=长时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行为。
每一次的努力和坚持,都比过去的自己提升那么一点点竞争力。套用巴菲特有名的雪球理论,竞争力,就是理论里的足够湿的雪,而时间,则是足够长的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