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呢?可能是几年前曾听到一个领导说过这个话题吧。大抵意思是:课堂一旦规范,学生思维便不会灵活;学生思维灵活的班级,一般都不怎么规范。
似乎,我们有些喜欢将两种现象进行对立。
于是乎,这几年便开始有意识的观察一些班级,是否是这样的描述。
这样的观察,多少有些让人失望。失望的不是班级情况不知道怎么描述,而是对“规范”和“思维灵活”的标准,应该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信服的标准。
说班级规范,一般是指学生课前准备、上课礼仪、听课坐姿、读书姿势、书写姿势,发言习惯、下课礼仪等方面,做得很到位。必须承认,这样的规范,如果学生做到位了,你会觉得很舒服。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巡课,还要做巡课记录。往往是从教室外走一遍,或者慢慢走一遍,每当看到有班级学生有乱哄哄的,七嘴八舌,学生坐姿东倒西歪的时候,这样的班级就会在心中留下“差评”。是的,看上去很活跃,但一点也不规范。一些班级,老师讲课,学生只负责倾听,大抵上都会是很安静的,好像这样的班级就是比较符合标准的班级。
事实上如此吗?
学生有些乱,有可能真的是没有某种规范,也有可能是在做某个活动,或者大家整围绕某个话题,才思泉涌,在进行思维碰撞呢!成年人都会有遇到说一些事情让你感觉很兴奋的时候,你会手舞足蹈,各种表情上演。而这样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到在座位上彬彬有礼,按照规范的坐姿来,按照正常的语速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成年人,那定力必然是响当当的。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真性情或许就是被“规范”给“规”丢了的。我们会看到一年级上课时,小手如林,而慢慢到了高年级,班里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当然,这个原因很复杂,不仅仅是规范的原因,也有来自老师自身的原因。
是的,如果我们规范做得太到位,每个人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言行规范了,创造力必然会丢失一部分。因为古今中外的一些有成就的大咖,基本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就是善于打破常规的人。
再来看思维灵活的判断标准。最开始想的是出一道开放题,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出答案。如果答案丰富且多元,那这个班级学生的思维就是灵活,否则就是较为僵化教条。可能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听一节班级的公开课,可以换个老师临时上的那种,学生的上课表现如何,能否大多数学生敢于分享,善于表达,且表达的观点都是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具有打破,是否有质疑,是否有重建,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氛围,那这个班级学是的思维就是较为灵活的。
观察会发现:规范的班级思维可能沉闷,但也可能很活跃。因为老师的带班理念不同,一些老师强调规范,就只是在言行上对学生的控制,而没有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一些老师是规范行为与放飞心灵并举,学生就能从中受益。
所以,规范与灵活的博弈,终归到底是老师的理念和能力在博弈。
所以,最终还是指向教师的修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