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发生在几天前的故事,说是故事,其实是一记忆,不同于童话,这记忆却是真的。
南京的面馆不多,所售卖的面大都绵软缺劲。俗话说“盐是骨头碱是筋”,擀得一手好面,着实是需要功夫的。发福的龙须面,发黄的饸烙面,烫了卷儿了的拉面,这便是我对南京面一手两指的独有印象。最近则甚难得,因为我发现了一家口感硬朗的汤面馆。
这家的料一定是作了讲究的,来张嘴的人络绎不绝,尽显小店热闹。再看厨师,一锅面,一锅汤,左右逢圆,了了几笔,捞面过水,取瓢盛汤,外撒早已卤入味的猪肝和肉丝或是素食主义者们钟爱的木耳和鸡蛋,最后再放上几片油亮油亮的皮肚,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碗相对来讲地地道道的南京特色面不一会儿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说了半天,故事呢?故事来了。
面过一刻,起身步行。街上一如往常的车流不息,人头攒动,除了人,便是骑车的人,其余的存在,显得可以微不足道。
散步于丁字路口,这是每次回家必经的一条路。我惯性的向右转进,眼神正好撞到一位老态龙钟的长者,站立在路口的下缓坡处。她正在向拐角招着左手,右手轻轻摇摇地撑起一根酒红色的拐杖,努力示意某人过来。我意识到了需要帮助,一股从无处而来的内心驱动力,一瞬间把我推向了老人。老人还在努力地示意对方过来,好奇心驱使,我也瞧见了。对方是小卖部的老板,因他家东西便宜,我也曾三番五次光顾小店。这次在店外,他的表情似乎抽了烟一般的严肃,我想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这个中年人也并不是毫无反馈,我注意到与此同时他也在传达一个讯息,是在叫我吗?几缕疑问的皱纹挤上眉梢。没多想,我一个大跨步,掺抬起老人左边的胳膊,老人连忙说谢谢,谢谢,并试图去够抓我的左手,会意,紧紧接住老人的左手。突然,我发现老人的左手戴着一个透明的一次性手套,手套里是一只枯枝般灰暗的手。一瞬间我像是被某种东西击中了一般,没了声音,乖乖地搀着老人踱步。老人又开口道,还是小伙子好,小伙子好,我是要上这个缓坡,我一个人上不去,你掺着我上去,谢谢你,谢谢你阿小伙子。奶奶一边说着话,一边徐步登坡。此时,我的内心有个声音,那是另一个我的声音,我很明白。万一老奶奶突然摔倒了怎么办?她这是要讹你,难怪那个叔叔不过来,这都是社会经验。人性的另一面提醒我事情有可能会发生转折。
还没待主我苏醒,老人已被我成功搀扶上坡,心里一个大俄罗斯方块终于踏实落下。
告别老人,并嘱咐她小心车辆。换了方向,我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满脑里都在回想老人那只戴着手套的左手,在我握紧老人左手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只是适才注意力全在小心翼翼地搀扶,没功夫理会这本应毫不起眼的手套,将感觉浑然压了下去,不过对我来讲,的的确确是一个破聊新鲜的印象,老人着实震撼了我的心灵。她知道自己出来肯定会求助于他人,是担心别人嫌她脏吗?也不知这手套换了几双,戴了多久?她是不是有一个放手套的盒子?家里就她一人生活吗?还是因为别的…
老人的身上一定住着一个可爱又使人尊敬的灵魂。后来,有时我会看着自己的手,或许没有戴手套的需要,但我希望至少会和这手套一样,干净、透明,且富有温暖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