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在衰落,因此对整个出版业,包括我们都提出了一些挑战,但这并不认为这是特别悲哀的事情。
为什么我这不是很悲哀的事情?衰落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书写得不好,或者书出版的不好,事实上是越来越好了。
而阅读衰落,可能最大的原因是社会需求的降低。
为什么社会需求降低?大家会问,现在人们文化水平高了,读书人多了,为什么反而降低呢?
这实际上是社会转型了,从农耕社会到工商社会,教育普及了、文化普及了,生活总体上不那么艰难了,因此在这时候,表面上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反而知识不太容易改变命运。
一旦教育普及了以后,我们就发现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其实不是知识。
知识普及了以后,在知识量上大家都差不多,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可能是天分,是你能否足够敏感去发现问题,是否具有创造力、想象力。
马云有多少知识?他的知识量也许没有我们在座的人多,但是他可能很敏感,极具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有个人修养,有良好的家教和家庭背景,包括信誉。所以,我首先提出来的观点就是如何改变。
我不认为靠阅读获得知识能够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几乎没有太多的改变。因此这时候知识不太有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越来越抱怨读书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能够改变命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收益降低了;另一方面阅读的成本也在提高,实际上现在阅读比过去更难了,为什么呢?
这里的成本不是购买图书的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比如,时间更值钱了,同样的时间可以去看看电影,可以去休闲,可以去旅游,过去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就是读书,最多打打扑克。但是现在娱乐太多了,唱卡拉OK,出去旅游,这种事情是比阅读更惬意的。
我讲的阅读是那种精细的阅读,读书是需要认真花时间的。
而现在的娱乐业发达了,旅游便利了,这都在压榨我们的时间。不像以前我们比较闲,你可以安安静静坐下读书,现在实际上很难读书。
但是,这时候是不是我们就不阅读、不学习了?其实我们还在学习,我们在上网、看微信、旅游、聊天中都会增长知识,也会有所创造,许多学习已经是在娱乐和休闲过程当中完成的,比如说跟别人聊天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读微信时,别人发了一些图片、评论一些事情你都了解了;而且我们观看大量的电视节目实际上也是在学习。
今天同精细阅读竞争的就是这种休闲式的阅读。其实,并不一定是单纯的图文阅读,甚至是音像式的阅读。
你可以从《舌尖上的中国》里看到、了解到的东西,也许你不能通过读一本书了解,而且有些东西是不善于通过文字来表达的。而且这种衰落可能正是与我们人的特点有关,人注定是一种视觉动物,人要把文字变成图像之后再重新想象那个世界,是非常麻烦的。
人更有能力的是去看这个图像,中国人讲的百闻不如一见,或者西方人讲一张图片抵千百句话,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因此我讲,同阅读在竞争的是这样一种视觉的东西。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整个说来,如果阅读不大可能改变命运,而且生活又开始轻松起来,没有什么太多竞争压力,生活能过得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不太想读书。特别是我讲的那些精细的读书。
人们更愿意读一些休闲的书,他不会是为了开拓自己而读书,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不大读书,老师里面,学者当中,评了职称就不大读书。
这种阅读的变化、衰落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是一个视觉动物,所以,可能更愿意通过视觉进行交流、学习知识。
其实这一点很容易被证实,作家是很少有粉丝的,作家出了名才能有粉丝,不出名的作家是没有粉丝的,但是,电影演员、歌星等表演性的人一般都会有更多的粉丝,这都可以反映出人们更偏好视觉上的刺激。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社会当中有些人是喜欢抽象思维的,这样的人也不一定很少,像这些人,可能是更喜欢柏拉图的那种人。但这种人在人类社会当中其实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影,不喜欢读书,我们人的天性如此,所以,很难把喜欢视觉感受的人培养成喜欢阅读的人。
我本人而言,尽管抱着这样的态度,我觉得影像同阅读存在竞争,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能取代阅读。为什么不能取代阅读?影像交流总体上是比文字交流更有效的,但是,阅读不会彻底衰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影像交流和文字交流各有利弊,影像交流也有其显著的弱点。
至少对有些读者来说,文字交流除了对熟悉文字的读者有好处外,其实文字本身也有些独特的东西,比如说它音韵、节奏、韵律、旋律等这些东西;比如排比、对仗、双音词、同声词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这方面影像是没办法弥补的。而且阅读还有其他的好处,如读者可以控制节奏。
我反应比较慢,所以阅读起来我可以反复读,如果是影像的话,闪就过去了,反应快的人可能会反应过来,但像我们这种反应比较慢的人,那就只能反复地读,包括阅读叙事作品或者文学作品的时候,我可以通过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对人性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获得更多的领悟。
而这些都是影像没办法做到的,影像一般需要加旁白,旁白不能加太多,旁白也是一次性的,你不能反复倒过来,重新看,倘若再重新看一次的话,这就没意思了。
而读书是可以选择性阅读的,事实上我对文本的许多阅读都来自于精读。精读以后会让你浮想联翩。乃至于有时候读了好的小说或者好的故事以后。就不愿意再看其翻拍的电影。
大家看了《红楼梦》以后,为什么发现改编的都不好看?
就是因为,通过阅读,你已经在脑子里创造出一种美感、现实感,自己心目当中的形象是超过影视形象的,是很难被取代的,因而,阅读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的。
出于这个原因,我在看影像作品的时候,很多时候要看很多次,比如像《教父》这样的电影我看了几十遍,就是因为我不是好的观察者,这就决定我会继续读书。
因此说阅读不会衰落,也不应当衰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