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春期少年眼中的“父母”和“界限”

青春期少年眼中的“父母”和“界限”

作者: 千叶陪跑青春期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20:01 被阅读0次

    “太神奇了,怎么可能这样呢?她怎么有那么大胆子的?”女儿和我,边散步边聊着她在桌游营的见闻。

    自从把更多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我和青春期女儿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好到她经常愿意主动跟我分享她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国庆期间,她参加了一个三天的桌游营,结识了一群同龄的小伙伴,她们一起玩桌游,一起聊对付爹妈。

    此刻,她正在好奇的是一位本就相熟的小伙伴和她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

    这位小伙伴是推荐女儿参加桌游营的孩子(为了方便表述用小Y 代替),我和她妈妈也彼此熟悉。

    临行前因为小Y的状态,她妈妈告诉我,可能不能如期参营。我便把大致情况跟女儿说了一下,让她做好准备,三天的营地生活可能没有熟悉的人。

    不曾想,第二天两个孩子还是在集合点相遇了,于是有了女儿这一路的发现。

    女儿发出的感叹也令我十分好奇,她在说什么呢?在我的好奇之下,她跟我描述了看到的情况——

    在集合地见到小Y和她妈妈的时候,她两的状态都不太好,小Y 的妈妈更是放下了狠话——昨天的事情还没完,你先去参加桌游营,回家再说。

    说完,小Y和妈妈分手了。到了营地,小Y发现电话手表中只有6元钱了,不足以支手撑她三天的营地零食费用。

    于是小Y 给她妈妈电话,要求给点零花钱,被妈妈“无情”拒绝后,小Y 无所谓的加入舍友群聊,开始她们的营地生活,没几分钟,小Y 妈妈给小Y转去了50元。

    在舍友们都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在女儿带了PAD可以消遣的情况下,小Y想买本书打发一下时间,而她唯一能消遣时光的KINDLE也没有钱了。于是,她又找到了妈妈,继续遭遇“无情”拒绝。

    小Y似乎知道,妈妈只是嘴上说说,肯定还是会转钱过来的,小Y丝毫不受影响的继续嘻哈,果然,妈妈的钱又到账了。

    女儿的三个疑问:

    1、她想不明白,小Y只是为了买零食,怎么能向临分手前刚刚放下狠话的妈妈开口要零花钱的?在营地本身也并不需要零花钱,何况还有6块钱?

    2、她想不明白,妈妈明明“无情”拒绝了,为什么几分钟后又转去了钱?

    3、她想不明白,妈妈既然愿意转钱,为何又要“无情”拒绝?还做了两次。

    当她提出这几个疑问后,她又讲了另一个闺蜜家异曲同工的使用电子产品的故事。

    一句话概括——妈妈语言上一套,行动上另一套,以至于孩子“胆大妄为”,公然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装腔作势——明明是在刷手机玩游戏,还做出一副认真听课的样子。

    面对女儿的见闻,我有一点点游离——

    如果没有她那几个疑问,单听她说的“她怎么有那么大胆子?”,我内心是有一丝丝紧张和疏离的——母女之间,女儿可以大胆的跟气头上的妈妈撒娇要零花钱,这不正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吗?

    “她怎么有那么大胆子?”言下之意,她肯定没有这个胆子。我特别想知道她关于“那么大胆子”背后的思考是什么?所以,我试着采访了一下她,出于全然的好奇——

    Q1: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几个疑问?

    (她的回答我挺欣慰的,不枉我几年来的自我修炼和学习。)

    首先,说小Y胆子大是因为我觉得她零花钱的需求并不是她的必需品,只是她的欲望,是她想要的东西。满足欲望是要看情况的,在刚和父母冲突的情况下,我才不会这么自讨没趣。

    其次,作为父母,既然要算账,既然拒绝了,为什么言而无信?这不是提示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吗?可是,我们要真的学习了又会被你们批评。孩子的胆大妄为不就是被这样的行为培养起来的吗?

    说得真好,温和而坚定,有且仅有5个字,是多少父母和孩子的伤和痛啊。

    女儿三个疑问中,看上去第一个疑问指向小Y,第二三个疑问指向家长,实际上这三个疑问如果都归结到这5个字上来也未尝不可。正因为家长无数次的妥协,不坚定才让孩子有了可乘之机。

    Q2:你觉得在你和妈妈的互动过程中,有类似的困惑吗?

    女儿:丝毫没有,不然我哪用得着自己洗衣服啊,并且还是忍住手痛的情况下洗衣。

    说完我们相视一笑。是啊,刚刚正因为她的苛刻,我拒绝给她洗营地带回来的衣服,原来我在孩子心中已经留下了说一不二的“好印象”。

    Q3:你觉得什么情况之下,你愿意去打破僵局,大胆寻求妈妈的帮助?(这是我更关注的内容)

    女儿不假思索的说——在我必需要做一件事情,但不具备条件来做的时候。无论我们刚刚发生过什么,我都会求助,同时,我也能确定无论你有多么生气,你也一定不会拒绝我。

    如果换到小Y这件事情上,如果我需要买姨妈巾,但是钱不够,我肯定会找你,而且我知道你肯定不会拒绝我。除此以外,我觉得我不会“大胆”,我觉得这是基本的“界限”。

    一番对话后,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她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父母,真的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只在乎你做了什么。

    父母,不要怕孩子闹情绪,闹情绪只是一种释放,一种对界限的试探,并不代表其他。

    一个怕孩子闹情绪的成人是带不好孩子的。而一个知道闹情绪不管用的孩子也不会傻傻的一直用闹情绪的方式来与父母互动。

    注:这只是女儿单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并不是真相,也甚至不是事实本身。

    如果你看到了,无需纠结事实真相,这则小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孩子、启发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期少年眼中的“父母”和“界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i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