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没怎么更文,忙着画画去了。第一次外出写生,很兴奋,也很有感触。
常听台湾朋友评价大陆人太赶、太拼,不懂生活。随大流盲目追赶,为名利无度比拼,本大妈也不懂得去欣赏。但这次写生,算是见识了一大群很懂赶、很会拼的画者:七级大风、烈日当头仍不肯避一避的拼命三郎张炳林老师,每天一幅油画,还坚持着早上四点半到海边画一幅速写;腰椎疼到睡不着仍画到十二点的漂亮西安妹子玲儿;半夜脚抽筋,心慌气短,无法入眠,第二天早上却不愿休息半天,还“威胁”我:再敢偷懒,下次就不跟我住一块儿,从北京独自自驾来威海的任姐;大部队都撤了,独自留守在写生基地继续画的晓玲姐,早已是白发苍苍的年纪。
苦吗?累吗?应该是。早上7点15准时从基地出发,晚上六点收队,拎着十几斤重的画箱、颜料,烈日下武装到脖子,仍挡不住全面晒黑的节奏。
有一种黑叫“写生黑”。

一队三十多人,八成半是爱美的姐妹、大妈,是什么让大家舍弃平时最在意的臭美?
热爱!
做热爱的事,怎么会觉得苦、觉得累?象有些同学说的,就算啃着包子馒头,晒成鱼干也是心甘情愿的。

我们的节奏或许真是有点快,但那是一种找到方向的快,清楚目标后的急迫。好些同学已过退休年龄,她们的努力与名利已无半毛钱关系,她们只是在追梦。我想,中国大妈的名词应该重新定义下了,在她们身上我看到对中国人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不服老、不服输的那股拼劲、韧劲,不计得失的精神,秒超好些真汉子。
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日子,让回忆也充满油画的色彩吧。
一、

威海荣成,落凤鱼港,日暮时分。
禁渔期,大多数渔船静静地停靠在海岸。远处突突突的马达声越来越清晰,是捞海带出海的渔人,乘着夜色归港。船舷上的红灯一闪一闪地,随着波浪起伏着,从渐沉的夜色中透出弱弱的光亮,是归舟与海岸的对话:我回家了!
张炳林老师说:船这么美!你们为什么会不喜欢?画的每一处风景,你们要学会与它对话。不能停下来就画!你们说舰船线条太生硬,船体太破旧,可以试着去想一想它刚入水时的英姿,多年来它在大海里经历的风浪,想象它与波涛搏斗时的刚毅,它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它风烛残年只得停靠在船坞的无奈,你会爱上它的斑驳、爱上它的残缺,这难道不是船的一生吗?

马达声终于停顿下来,远行的渔船汇入深深一团船影之中,渔人拖着沉甸甸的海带下船,岸边三三两两的路人凑近去,热闹过后又迅速散去,渔港的夜渐渐沉静下来。
很享受一个人的海湾,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街灯昏黄,照在船舷上令船体的明暗越发清楚,远处大船的桅杆兀自立着,夜色下呈现出一种鬼魅的蓝,在与天空交接处蒙上一层淡淡的紫。
浪花轻轻拍打海岸,船儿随着波浪起伏,清凉的海风一阵阵掠过,心在海湾夜色的韵律之中轻轻摇摆,手指也开始情不自禁顺着光影描画起船的形状,噢,原来船舷的线条真的这样优美,原来画船真的不象想象中的那么难……
有一种顿悟,在即将结束十天写生生活之后,仿佛前些日子的混沌,只是为了衬托这刻的清明。
张老师说:明暗是对比出来的,你觉得天空色太暗沉,但相对海面的颜色,它就是明的;所有的冷暖也是相对,这块绿本是冷色,而相对那片蓝,它却是暖的。
任姐说:我想要一个人旅行!
墨墨说:咱的画不能再这样妖气了,是不是呀?
玥玥说:天空就是,群青,加点玛丽紫,加点肉色,再加点玫红。
毕老师说:有赶海抓螃蟹的,快来报名!
小文(油画院创始人之一)说:我们只是满足社会上成年人对绘画的需求……
他(她)们声音轮番在耳边绕着,生生把离别绕成了记忆。
二、
追梦人素描之一
�一对小夫妻。
目测不满三十,是油画院的创办人,这次写生活动的组织方。
两年前,爱画画的小文为自己的爱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油画院。
两年时间,小文和不会画画的赵院长,将油画院由当时一个转载美术相关文章默默无闻的小号,运营、发展为目前的会员、粉丝破十万众的自媒体大号。建立会员制,录制知名画家绘画视频供终身会员免费学习;教学由线上转入线下,常年开设线下油画班,为一群有画画梦的成年人提供学习、进修场所;推出画家打造计划,让一批从来没拿过画笔的中国大妈(当然也有少数大爷)凭自身努力脱颖而出,成长为真正的画家;建拍卖群,使画家作品走入普通会员家的客厅,令作品从诞生到消费无缝对接……
小文说,我们谁也没想到油画院能有今天的规模,开始只是想试一试,每一次新推的项目都是为满足会员的需求。象油画拍卖,七夕那天,郑老师画了一幅七夕玫瑰,有会员想买,只有一幅,怎么卖?卖给谁好呢?所以就想试试拍卖,没想到一推出就给拍出去了,一位男会员,送给妻子作为七夕的礼物。那位会员说他妻子非常喜欢这份特别的礼物,我俩也特别开心,小小的油画院不仅传递作品,传递文化,也传递着爱。
写生是油画院今年刚推出的新项目,让我这个画画小白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去年在福建双溪,本大妈第一次拿起画笔,虽有画画的勇气,却无画画的技巧,这两年,跟着油画院的视频学习,总算触摸到一点点油画的手感。这次写生,令我离画画梦又近了一步。感恩!
三、
追梦人素描之二
两位油画老师。
一位“体制内”,是油画院的带队老师——张炳林老师;“体制外”,是龙须岛写生基地的负责人——毕可锦老师。
学员们戏称他俩为“小鲜肉”和“老腊肉”。这称号不止于俩人的年纪,还有他们的画风。
每天一大早,毕老师开头车带队,大部队紧随其后,到写生景点驻扎。按理说,接下来是张老师的表演时间,与毕老师关系并不大,毕老师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可一个爱画画的人,怎么会放过这种切磋技艺的好机会呢?于是很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一边是张老师那边,被观众大板凳小板凳各种抢位置,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一边是毕老师独自一个人,一个画架一个小马扎,一画一天。同样是画家,这么大的落差,有时候我蹲在张老师的阵营,瞅着毕老师画画,揣摩他心里会不会有点小波澜,如果换成自己在这种处境会不会有些羡慕嫉妒狠?终了,暗自佩服下毕老师的内心蛮强大。
没过几天,毕老师这块美玉被“发现”了。
墨墨说:“你们发现没,毕老师的画很耐看啊!我们画得怎么都有些妖气?”
大家画好的作品全都摆在走道里,初看五颜六色,奇趣魔幻,煞是好看,细看却都有一种浮燥,想表达张式激情却无力驾驭的失控,只有毕老师的画安静地立在群魔之中,灰灰的调子,淡淡的思绪,不浓烈,却隽永。
这次发现之后,写生队伍“分裂”为张、毕两大阵营,毕老师的小马扎边也开始有忠实的追随者,学员们乐得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无私分享画画心得,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令大家眼界大开。
四、
追梦人素描之三
三个女学员
擦肩而过的墨墨
墨墨是这次写生中我第一个接触的画友。本来约着一起拼车、拼住,结果因各种原因失之交臂。
她的厉害之处在于,会通过种种细节、种种布置,发现美、创造美。
比如,我和任姐的宿舍,与她布置的宿舍,完全看不出是同一处。下面两幅画,右边是她的作品。
�

带大家在基地后山的槐树林中写生:槐树下,满天槐花飞舞,满地落花堆积,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清甜味,画里画外,全是意境。
墨墨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写一手好文章,还做过主持和编剧,只是不肯把文章显摆给我们看,她说,在心里她已为大家用文字画了一幅素描,等大家八十岁时再重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好期待呀,会臭美,爱生活的墨墨,你的大作。
室友任姐
任姐比我早一天到基地,我进宿舍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地上摆着脸盆、纸箱,各色塑料袋里装着水果、饮料和各色毛巾,行李箱大开着,床上堆着一堆衣服,嗯,一堆衣服中间,还躺着一个人。(已听到任姐骂人了)。看到我进去,床上大姐立马坐起来,很亲切地招呼:“你来了呀!这边是你的床!”这才发现,任姐东西虽多且乱,却未越“雷池”一步,房间中线另一边,干净清爽,我的空间一丝一毫也没给“侵占”。
任姐就是这样一位北京大妞,说话大大咧咧,做事却极有分寸;粗线条,旅行必备的东西却细之又细,烧水壶、酒精、马桶垫子应有尽有。
东西带得这么齐全,得益于任姐是开车过来的。北京到威海800多公里,任姐五十几了,一个人开车也是够呛,可任姐做到了,她说:我老早就盼望能有一次一个人的旅行!这让我想起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生命中有些路程,注定应该一个人独自去走,独自去思考,穿越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圣地。
逆风飞扬的海燕
注意到海燕的名字是去年的事了。我和她同在油画院终身会员群里,她时不时会上传自己的作品到群里。起先我没留意,只是感觉她从不太会画开始,越画越好了,直到一次线下课,老师将优秀学员的作品发到群里。我很欣赏的一幅山景下,赫然写着她的名字。厉害了!海燕,完全是一本励志教课书,热爱与坚持,让她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从普通的油画爱好者到一位优秀的画家的蜕变(现在她真正成为画家,她的作品经常获奖,也是拍卖群里的宠儿)。

喜欢海燕的画,也喜欢她的为人,画得这么好,也不端着,不骄不躁,热心帮大家。还有,请大家吃雪糕。画马山那天天气特别燥热,她买来一大堆雪糕分发给大家,我吃到一根巧克力的,谢谢海燕!对吃货来说,大热天里有雪糕跟雪里送炭没什么差别,祝海燕越飞越高,作品大卖!
写到这里,自己也觉得太长,只怕能看到此处的人不多了。
最后上攻略:龙须岛位于威海最东端,三面临海,风景优美。从威海站到龙须岛写生基地:落凤渔港的东海岸文化传播公司约五十公里,可网约车到达。强烈推荐海驴岛,人迹罕至,目前大多是摄影与写生的朋友知道,原始,随处都是海鸥,一定记得带帽子哦,鸟太多,极易“中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