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 辨

作者: N4240宁夏利通马妍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11:21 被阅读0次

昨晚听了N师云访谈第六场——对话未来课程设计师张良,整场访谈我都特别认真的大屏聆听,刻意的不想参与互动,不想受到其他老师的影响,就想看看自己对这场访谈的感知力是否有所进步。惊叹于张良老师的跨界标签,高中教师--记者--自由媒体人--教育创新者--企业创业者;好奇于张良老师所说“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不知道他心中是一条怎样的路支撑他如此肆意跨界;感慨于张良老师每一次清零、从头出发都能那么成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更敬佩张良老师对每一个身份的全情投入,比如做记者仅三年,就能迅速成为专家、成为一名资深记者,而且为了给自己新闻生涯定格的一个作品,愿意投入三年时间追踪采访170多位汶川地震幸存者,留下了《汶川地震168小时》这样一本作品。

整场访谈中我对张良老师创办的泉源高中印象特别深刻,让我不禁想到了《银河补习班》这部特别有爱、特别让人感动的好电影。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位父亲给儿子补课,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原本垫底的学渣,在经历了不交作业,考试前出门玩和喝下老爸鸡汤数碗之后就变成年级前十,虽然有很多网友都不认同这样的故事情节,但我觉得一个父亲用爱、用心滋养自己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电影还从另一角度批判了传统教育的问题和弊端,嘲讽了应试教育的腐朽,我想张良老师的心中应该也会有此共鸣,才能想着去创办这么一所奇特的学校吧!

张良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应该是沿用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思想——教育即生活,这种教育理念确实有自己的优势,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提出了“做中学”,但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学习实效性也非常低。不禁疑惑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是个学霸去参加高考估计都很难驾驭,更何况张良老师泉源学校都是些被常规学校放弃的学生,而且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游学的方式,借助一个平板就能改变学习动机、学习状态?一个老师高中九门课程都自己带,而且拆书重整、想打破规则,但最终还得参加应试教育,能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是我的眼界太窄,总是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不过我想张老师心中的教育理想一定是想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未来的生活!而且在张良老师身上我看到了电影里父亲的形象。

虽然有几位老师都表示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学习,但对我来说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我绝对不会放心把我的女儿放到这样一个环境中,一群青春期的男女学生混在一起,在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由生长,也许是我看到网上太多的负面消息报道吧,才会有太多的顾虑和担忧。总之,我觉得张良老师创办的泉源高中那些学生很幸运,能遇到张良老师这样一位教育创新者,感受一种新的教育体验。张良老师也同样幸运,在教育创新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听话、不惹事的娃。张良老师心中的理想教育生态虽然非常美好,但我觉得未必是适应中国目前国情,很难大面积推广的。应试教育虽然问题很多,却又是最适合当下的教育模式,不敢说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所有人改变命运的最公平的机会,但对于绝大说人来说,肯定是适用的。

在提问环节有位老师提到了“职业教育”,我才发现其实老师们对当下的职业教育并不了解,还是有一定的偏见。咱们国家因为国情需要没法像美国那样实行单轨学制,只能采用分支型学制,理论上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是两条平行线,高等职业学院和大学是两条平行线,不应该受到歧视。尤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师资培养投入了大笔资金,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所在的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它的前身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在整个西部地区非常有名,为宁夏培养出了大批小学教师。2001年与其他三所学校合并为职业院校,那些年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非常低,学校最困难时老师需要到各个区县招生,而且每每有人问起我在哪上班,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师范”,不愿提职业院校这样的名词。但慢慢的,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尤其从2010年开始,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随着学生就业率的不断攀升,学校生源越来越好,尤其我们系小教专业的学生,每年考特岗和公务员成绩都非常的好,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学生慕名而来。我们学校目前在校生七千多人,幼教、小教、英教、高铁、护理、电商……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学生都会同时或推后一年考取本科学位,毕业后将分布于宁夏地区各个市县的不同岗位做出各自的贡献,我觉得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同样优秀,未来同样有无限可能。

张良老师说“没有强大的资源与工具的支持,很多美好的教育理念难以持久和深入落地”,这话确是真理。我们职业院校从2016年开始就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智慧职教云课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专业平台,整合国家共享资源库中的MOOC资源,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融合,构建适合自己班级的SPO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些专业平台实际上软件界面和功能与张良老师设计的“爱米云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爱米云助学”的受众应该仅是中小学。

终了思考一下我心中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源自于热爱、热爱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学生,我想用我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技能就业、成就梦想”,现在每每有人问我在哪上班,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 思 . 辨

    昨晚听了N师云访谈第六场——对话未来课程设计师张良,整场访谈我都特别认真的大屏聆听,刻意的不想参与互动,不想受到其...

  • 思 辨 心

    《雅生活微杂志》的《人文空间》有一篇题目——心怀思辨,得真知。 文章开始用明人陆树声的:“余性寡嗜好,平生所蓄,舍...

  • 思、辨、行

    嘛嘛的,如何能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辨别其中的利弊,然后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真是一门艺术。看来我需要来点哲学,这对于我...

  • 教而后学 学而后思 思而后辨 辨而生疑 疑而后究 究而后解 解而后授 授之教也

  • 哲理的辨思

    先从咱们自家说起,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巨搫可谓数不胜数,佛道释各领风骚,中华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

  • “学”、“问”、“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无论我们学习的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知识;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 《传习录》作业第十二天---治学五步

    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

  • 2018-06-02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

  • 中庸-61

    原文: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

  • 【寒衣笑】

    <文/陈思良> 褛衣寒瓦户门贫,世事浮沉难作吟。 笑看世人多冷眼,是非不辨辨金银。 (于2019-3-4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 . 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kj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