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谷歌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作为普通人则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会被机器替代。
其实,这还只是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初级认知。人工智能不单单是替代,它可能还决定一个人生死、哭笑、甚至是思考。
科幻领域有一种说法,在未来,所谓的“劣质人口”是没有工作的,人一生下来,圈就建好了,他们只是吃喝玩乐,繁衍后代,连交配时间都是规定好的,而工作则是那些所谓“高级人”的特权。
人类的一切都在高科技公司的严密掌控下:
☞智能手环运动监控,能及时通知你的保险商提高你的保费、
☞无人驾驶能算出你是想去情人那里、
☞智能家居能算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哪个开关失灵可以彻底激怒你,
☞有必要的话,可以让你在暴怒之下亲手干掉自己,却看上去像是个纯粹的意外......
☞至于通过控制你看到的网页、灯箱、广播,影响你的潜意识就更是小菜一碟。
☞你意志消沉想自杀,他可能推荐给你积极阳光的信息让你活下来。
☞也可以让你莫名其妙离家出走,醒来发现在一个鸟不拉屎的景点。
而这只不过是因为景点给了网络科技公司一笔旅游推广费用造成的。
这听起来骇人听闻,让人觉得,让机器更懂我们,和“世界其实有鬼”这个消息一样可怕。
人工智能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如果不能妥善应用,那将是一个很恐怖的未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过去的几年里,你会发现,亚马逊的图书推荐变得莫名的精准,仿佛隔着屏幕坐着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你的熟悉程度在与日俱增,你已经不需要说任何话,他就能向你推荐一批你绝对不会放过的书籍。
亚马逊做到这一切,基于它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你浏览和购买行为的分析。因此,亚马逊在一次次购物过程中逐渐了解你,可以越来越精准地做出推荐。
那么,如果亚马逊再更进一步呢?……
不单是亚马逊,我们吃的、穿的、看的、听的……与其说用户是消费者,不如说是资本们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你点击的就是你想要的?推荐给你的就是你喜欢的?不喜欢的可以点击“不感兴趣”,可“不感兴趣”却越来越多……
机器推荐更像是传教士般的传教!
文/周愚(zk55186).原创观点,已委托快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