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发展变迁源自文化传播和思想传承的趋势和需求,也体现了技术与文明的高度融合,这方面,华夏独一份。
书籍经过书写、刻印、传抄,再到活字印刷,发展成为当代的大众传播工具;从古代书楼的独占封闭(老子就是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演进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共享。
书的源流
传说中的书 最早可追溯的书,是三皇时期的《河图》、《洛书》。
今河南孟津有“龙马负图”,传说即“河出图”的地方。
河南洛宁县西长水村,有“洛书出处”古碑,传说是神龟负《洛书》而出的地方。
纸出现以前的书
甲骨文,是由龟壳和牛胛骨制作而成。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类最早的书写是用手指在土地上的画写,或在树、岩石上刻画,木头、骨头、树叶、泥块都曾是人类书写的载体。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古汉字,是 3000 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上面,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图书形态——甲骨文。
甲骨文,是由于殷商时期,统治者出于对鬼神迷信而产生的占卜需求衍生而来,主要用于刻写占卜的内容、时间、占卜者等,以及后来的应验情况及卜辞。
这种书的使用者多是为君王提供占卜的工作人员,文字的流传也掌握在统治阶级,普通民众是无法接近文字的,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图书的阅读使用都带有一定的特权性和封闭性,直到周朝末期,百家争鸣前夕。
青铜的书 从大禹铸九鼎,到了西周,作为记载铭文的青铜器开始增多,这一类青铜器,我们称之为青铜书,铭文的内容涉及当时战争、盟约、条例、任命、赏赐、典礼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名的如,毛公鼎。
石头的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是秦国的石鼓,它是唐初年在陕西宝鸡市出土的,石头刻字比在钟鼎上容易得多。
玉版的书 具体时间暂无资料,商朝后期已经出现玉版为载体的玉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