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Y一直以为我很自负,毕竟高一一开学就和老师吵架的人应该不太多。她终于意识到,其实恰恰相反的是,我是自卑。
或许算童年阴影?
小学四年级。中午午休,大家都在闲聊,只有一个不会合群的我在背古诗词。
记得那篇是《将进酒》,有句“惟有饮者留其名”,正巧我一个同班就叫QM,同音,我背完了全篇之后,在她们闲聊的时候,鼓足勇气,扯了一句:“咦这首诗有QM的名字呀?我背给你们听吧?
真的无比厌恶那时竟然低声下气地,试图融入别人圈子的我。我现在都忘不了当初自己那种,“小心翼翼,还又要装着很惊喜”的谄媚的嘴脸。
其实很明白自己当时的想法。虽然隐秘见不得人,是藏在箱箧底下的污垢,可是自己却没办法拿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了搪塞。
一层是炫耀自己的意思,小学就去背了高中文言文算起来挺值得拿出来装装逼。
——可是,若是真的有人来陪我聊天,我又怎么会无聊到去背古诗词呢?
不过啊话说回来,我还正是要感谢当年他们对我的孤立,我高中才能省下大量背书的时间去刷数学刷文综。正是要感谢这些年的我的孤独,让我有心思,就算是一个人,也努力活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深夜和清晨。
而另一层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过是想开一个新话题——来个人和我聊聊天吧,一个人就好。
可是,没有。
在我插完话之后,她们,那群女孩子,捏着极不耐烦的语调,蹙着眉头,应该是由于先前的话题被打断而感到不悦,“哦。”
她们下一秒转回了头,“诶刚刚说到哪里了?哦我给你们说啊隔壁那个XX好像快和XXX分手了嘻嘻嘻……不要告诉别人啊嘻嘻嘻那个人……”
小小的我捏着一本卷了边的旧书,局促不安地坐在那个圈子的最边缘,像一块半径不合的扇形,永远无法融进圆盘里。
所谓“圈子”真的是个很……恶心又很现实的东西。世界上有无数的圈子,班级,学校,论坛,贴吧,BLC……无论哪一个圈子,都无可避免的有排外性。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圈子总是面向特定的受众,它自有无形的滤网,逐一检测每一个试图加入的细胞。而这层滤网,也确实起到了筛选和保护的功能。
也因为这层滤网,总有人想进来的人无法进来。比如我之于她们,比如普通人之于富二代。
我至今为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可是,我却又不得不承认:“我进不去”这个事实就是“我不适合这个圈子”的最好证明,那么,我又为什么非要进去呢?
委曲求全,像灰姑娘的两个姐姐磨掉了脚后跟,也无法穿上那双水晶鞋,徒留一个千古笑柄。那么,明知道百弊无利,我到底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呢?
我以为,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他人认同。虚荣的人试图走进富二代的圈子,希望有人认为她有钱;自卑的人努力学习,希望有人不轻视她的丑陋。可是,就算不是无济于事,也难济于事。
历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阶级的更替,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理,一个圈子里的流转,也一定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这是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其他人的上位,必然会瓜分原有的资源。无论是如同国家边线或黑社会现实的势力划分,或是娱乐圈名流之间虚拟的人气之争,这一定是一个零和博弈。至于所谓的双赢,也一定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受损条件下的。
而这再次体现了圈子的排他性。所谓双赢的两方,相当于在圈子里再次形成了一个圈子,并侵占圈子外的资源。
这个世界,从人文的角度来观察,其实就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圈子,互相并列,互相交错,互相嵌套,互相排挤。大至国家,小至儿时的过家家,概莫能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