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群想要拥有完整的体系,就需要有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等五个元素,又叫“ISOOC原则”。
特别是我们的教育产品,特别适合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群,因为成员在动态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衍生出大量的需求,这些正是成员们非常乐于共同讨论的主题。
今天,我们根据我们社群的具体情况,专门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社群想要持续地做好运营,大致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现在,我们的社群已经存在,需要的是加入新人和维护老用户。
一,多沟通
我们要与新人私聊,了解TA的特长和主要需求,告知TA我们的社群玩法和规则,特别是需要提醒TA,入群后需要自我介绍。
同时,我们也要多和老人沟通,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的需求;我们可以将用户们好的意见和需求,反馈给韩老白老师,这可以帮助她迭代升级课程,我相信她是很欢迎的!
二,重形象,树立KOL
打造并多宣传群主即韩老白老师的鲜明形象,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她靠近她相信她,愿意积极去报她的课程。
我们还要找到话题王、意见领袖即KOL,请他们引导群中的话题,吸引更多群成员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
三,找托儿
事先联系好托儿,可以是运营宝宝也可以是别的小伙伴们,尽量及时在群中回应话题,制造热闹气氛,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功力高深的还可以把话题加以深入和延伸。
四,把握成员的需求,多设计互动
加入我们的社群,无非是希望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这样既能督促成员积极参与并获得成长,并且还能让他们有成就感。
至于话题,我们可以到百度热搜榜、新榜和微博等平台寻找新闻和话题;活动嘛,可以参考其他社群或别的什么组织所举行的活动。
私以为,任何给人带来成就感的事情,都能极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五,形成良好的氛围
上述的那些行为和活动,都是期望能给用户带来价值、期待值和成就感,让他们习惯于来经常我们的社群报到,让他们对我们的社群有所期待的。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每天早上,都要打开墨迹天气,想要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该穿什么衣服,需不需要带伞等等。
同理,我们也可以模仿这样的思维模式,积极去制造用户的期待感、创造用户的需求、找出用户的痛点和痒点,对症下药,为他们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方案,让他们离不开我们,这样就能达成我们的预期——希望他们一直待在这里并愿意续费!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不到之处和争议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