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农村人“愚”并非因为不识字

《乡土中国》——农村人“愚”并非因为不识字

作者: 言不同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0:58 被阅读0次

有人说农村人相较愚昧是因为农村人不识字,不能利用书本知识跳脱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如果想让农村人摆脱愚昧状态必须要让农村人读书识字。但在《乡土中国》的作者费孝通看来,农村人没有识字的经济及政治基础。

农村的生活结构是趋向稳定的、“不破不立”不适用于农村发展。这一发展特征在文章中有一段话可以充分揭示这个环境的特征:“《西方陆沈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称作阿波罗式的,一种称作浮士德式的。阿波罗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客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改变。

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的。乡土社会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稳定的观念来源于对土地的附着。土地是固定的、不可移动,人附着在土地上,也不能移动,落地生根,一个村落可能几百年都生活着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同时,土地生产并不需要像商业社会一样有一个庞大的运作系统,每个人之间都息息相关。土地生产操作每个家庭都可以独立完成。农村土地的固定、和不需要合作生产的特点形成农村稳定且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结构。在这样一个结构下,不需要过多的变化和突破。年复一年的生活和生产都是相似,长辈的生活经验就是颠补不破的真理。这些经验口口相传就可保存,不需要文字进行保存。农村人也就没有了识字的必要,因为文字没有产生的土壤和根基。

而通常说的农村人“愚”也并非因为不识字产生,不识字只是一个表面诱因,真正的原因来源于农村的生活结构和生产方式。同时在《乡土中国》里关于通常农村“愚“的观点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即农村人并非“愚”,而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现代商业社会的知识结构不同。作者举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自己和同一批下乡的同事的孩子普遍读书比农村的孩子好,大家都认为是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更聪明。但是农村孩子捉蚂蚱的技能却比城里的孩子好。所以不能说农村人“愚”,只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知识结构。

这是作者给出对于“愚”的另外一种解释,这是一种乐观的解释,从整体的生活结构来看,农村求安稳,现代社会讲究“不破不立”,在于追求生活的创新及无限可能。这个观点本身会促使人不断发展进步,而希望维持稳定的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思想的僵化。

相关文章

  • 《乡土中国》——农村人“愚”并非因为不识字

    有人说农村人相较愚昧是因为农村人不识字,不能利用书本知识跳脱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如果想让农村人摆脱愚昧状态必须要让...

  • 读书帮你摆脱“愚昧低谷”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有个观点提到,我们不应该以城市人的视角去评价农村人而说他们“愚”,因为这样没有道理。 比如,农...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9

    乡土中国的"土"不是因为"傻",是"愚"。愚不是因为智力问题,是识字少。识字运动有没有必要?有,现代化的需要;没有...

  • “愚”见乡土中的“愚”——读《乡土中国》随感(二)

    “愚”见乡土中的“愚” ——读《乡土中国》随感(二) 在汽车极少见的年代,乡下人是很难见得到这先进的交通工...

  • 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有感-乡下人真的“愚”吗?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是说:乡下人“土气”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识字”,但却并不认为这是乡下人“愚”,只是由...

  • 20190108-《乡土中国》-03

    在说完了乡土社会的土和愚之后,最近的两章,说起了中国乡下最大的毛病“私”。 然而,“私”并非是乡下人身上的毛病,同...

  •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精典名言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

  • 乡土情

    “乡土中国”四个字太大了,我怕自己真的碎碎念得太飘,所以改为“乡土情”。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面对“乡土”二字...

  • 所谓不求回报

    我必须得承认,奶奶对她的孩子以及她孩子的孩子都不错,她一直说不求回报。她是农村人,但并非不识字的老太太,她是识字的...

  •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老先生继《生育制度》之后的第二本书,此书可以说是想要攻读华农(华中、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农村人“愚”并非因为不识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ut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