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交网络+大数据=一个“活”人

社交网络+大数据=一个“活”人

作者: 勤智数码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6:04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镜》(Black Mirror)是英国电视于2011年12月播出的迷你电视剧,现已播出三季。它是延续剧集的情况的暗黑讽刺风格,以颇具科幻感的未来世界,讲述极具现实感的故事。

《黑镜》这部影片的风格给人一种特别的超现实之感,每一集片子的题材也都是天马行空,但你看片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总能在角落里找到现实的缩影。就拿第二季第一集讲的人类科技进步到可以制造“人”的故事来聊,故事的脑洞是这样开的:

故事的开篇是在述说一对彼此深爱的夫妻,某日丈夫出门便再也没回家,直到有天警察上门告知她丈夫死了。这让妻子痛不欲生,此时的妻子已经怀孕了。

在丈夫的葬礼上,妻子的闺蜜告诉她关于新的互联网虚拟服务并且已经帮她注册了账号。这个服务可以通过死者的社交网络等信息来虚拟一个能模仿死者生前说话的AI。

话说回来,这个服务很适合她死去的丈夫,用现在的流行语言来讲,她丈夫是一个网瘾少年郎,离开互联网就回死掉的那种,所以他在网上的信息特别的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多次怀疑,妻子没忍住对丈夫的思念,就点击接受了来自“丈夫”的一封邮件,就这样,她开始沉迷于网络,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跟AI聊天。当然她的生活在她姐姐的眼里是慢慢好起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影片的在此段其实在商业上和技术上是具有可行性的,它可以通过我们在互联网上不知不觉留下的海量信息,加之分析解读,只要有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一个自己出来。听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进步带来的阔怕?

故事还在继续,一段时间过后,妻子开始不满足只能文字交流,而曾经AI对妻子说过,它获取关于丈夫的信息素材越多,它就会越来越像妻子的丈夫。她最后没忍住,还是把丈夫生前的视频、语音之类的东西发给了AI。AI便学着用死者的声音给妻子打电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背后一凉,反正我是有。想想你能听到死去的人的声音……

不过这种声音模仿的形式当今社会也会有的,只是有点麻烦。不过未来科技的进步之后,麻烦是什么鬼?

故事的高潮来了,女人就是这么一种阔怕的生物,永远不满足现状。有了丈夫的声音陪伴便开始希望丈夫能跟她生活在一起。就理所应当的被AI安利了极为昂贵的专业级服务方案,即服务商通过妻子提供的千张丈夫的照片,提取人脸部轮廓、体型等外形数据,作出一个近似充气娃娃的实体硅胶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是AI通过死者的社交网络、互联网浏览记录来获取死者说话方式和习惯的大数据抓取,还是通过死者生前的音轨,在海量音频分析后制造死者声音的语音模拟,甚至是通过照片提取人的真实脸部轮廓外形数据来作出硅胶机器人的实体模拟。电影都在说未来的科技、智能可以到这个高度。

但是缺点也是影片的结局就来了,再智能的AI,他也是通过用社交网络上“展示面”为素材,他只能是一个半成品,它没有办法模仿人性,也没办法模仿人心。所以妻子在和“丈夫”的相处过程中便出现了问题,它无法真实的替代一个人,让人感受到的只有敏感和不真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妻子下定决心不要“丈夫”了,便把它封锁在阁楼里永不见天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当我每次回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想,如果我跟用大数据建模出来的朋友一起聊天,聊到一件旧事儿,他需要进行数据筛选、传输、接收、了解过后再跟我聊,虽然过程只有几秒钟,但是我觉得我会选择逃离。

这片子给人的感觉是压抑的,但是看完之后细想,你会觉得很有意义。它一方面在告诉世人人工智能带来的阔怕,另一方面又在打醒世人人工智能的方向不能是这样。

当然,当下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那么智能化的地步。现在的大数据应用还处于辅助产品、创造价值和塑造产品阶段。

所以作为国内优秀的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自由数据是国内领先的企业数据服务平台,基于多年跨域数据资源融合优势,凭借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一套安全、高效的行业数据特征标签体系,为更多企业用户提供优质数据服务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自由数据”畅享更多数据资源API服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交网络+大数据=一个“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x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