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在具有胜算的前提下,再讨论奇谋巧计,如三十六计,孙子列出十二种诡计: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代表装弱、使敌方松懈,使得不论突袭敌方,还是敌方因低估自己的实力而攻打,都能轻松取胜。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是声东击西,要从远处进攻,就假裝准备近攻;要正面突破,則在旁侧吸引注意力。是战略上的欺骗,目标让敌军部署错防备兵力。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是透过小利引诱敌军松懈、误导敌军对局势的判断,而后制造混乱再乘虚而入。战国的李牧之所以能击败匈奴,一大关键正是通过大量畜牧让匈奴抢夺,假装放弃以佯装失败,让匈奴起贪念,带兵进攻,最后通过奇兵左右夹击击败匈奴。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代表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得轻举妄动,需持续防备避战,但做好准备。
怒而挠之,是激将法,让敌方因奋怒而忘记原本计谋。
卑而骄之,是假装谦卑,让对方因骄傲而变得松懈,进而在适当的时机发动攻势。
逸而劳之,是不断干扰敌军,劳其身心,使其不得安逸,也借此让敌军判断不出你是在骚扰还是准备进攻,进而引出失误。
亲而离之,是离间计,挑拨离间使对方撤下能臣强将,换小人上位。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指攻打敌军沒有防备的地方,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
以上十二诡计要能有效执行,重点在于严格守密,不让它传到敌军耳中。
匈奴的冒頓当年弑父谋反,计划仅自己知道,但他驯服了部下条件反射:响箭射向哪,所有人就必須射向哪。第一次,他将响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部下迟疑,直接被斩。第二次,他射向宠爱的妃子,又有些部下迟疑,仍然被斬斩。第三次,他射向父亲的马,全部人毫不迟疑的发箭,训练完成。最后他在一次打猎途中,將响箭射向父亲,所有部下在不知晓计谋的情況下,乱箭完成了谋反,是中国史上唯一完全不担心消息走漏,成功谋反的案例。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总结此篇,是以五事七计分析胜算,有胜算后才决定开战,进一步分析形势、应用奇谋巧计。因此,踏踏实实厚实自己的实力,确保胜算多才是兵法的根本。
人生不就是一场一场的打仗,上学的时候中考高考,大学后找工作,工作中一个一个的项目,都算大战小战,克服懒惰、踏踏实实厚实自己的实力才是关键。
网友评论